法不以眾論罪,當下以虞閣老為首的一幹朝臣,浩浩蕩蕩地去了乾極殿,長跪在殿門口,要求見皇上。
卻被皇上跟前的何公公擋了回去。
立馬就有自詡“忠君”的朝臣,按捺不住焦慮又激憤的情緒,指著鼻子大罵何公公:“你這狗奴才,仗著皇上寵信,越權專政,攪弄朝綱,一個閹狗,卻是奴大欺主,做起了皇上的主,誰給你的狗膽?!”
“宦官誤國啊,梁世子慘死一事,若不能盡早決斷,後果不堪設想,耽誤了國家大事,你一個閹狗擔擋得起嗎?!”
“你這閹狗,還不閃一邊去,不妨告訴你,咱們今兒,就是把腦袋留在宮裏,也要見到皇上。”
“……”
雙方鬧得不可開交,就連正在和朱公公商議,太後娘娘大喪的皇後娘娘也得了消息,頓時也顧不得其他,連忙趕去了乾極殿。
太後娘娘崩逝之後,寧皇後漸漸收攏了,太後娘娘在宮裏的部分人脈,對後宮的掌控越來越深。
隻是,蘭妃到底不是吃素的,便是被寧遠伯一案,鬧得焦頭爛額,仍然牢牢把持著乾極殿。
這對寧皇後來說,是一個機會。
寧遠伯府下了大獄,蘭妃沒了外家的支持,勢單力薄,因何還能牢牢地把持後宮?
二皇子因何還會獲得了不少老臣的支持?
說白了,還是蘭妃聖寵不衰,二皇子也深得皇上器重。
此時,若將皇上病重的消息,擺到明麵上,支持二皇子的朝臣們,肯定會人心浮動,不僅能進一步打擊蘭妃,她還能趁機,在朝中籠絡人心。
寧皇後打了一手好算盤,匆匆趕來。
這時,乾極殿前爭執吵嚷,已經鬧得不可開交。
直到內侍尖細的聲音響起,朝臣們這才發現,皇後娘娘過來了,連忙斂衽,向皇後娘娘施禮問安。
“諸位大人,快快免禮。”寧皇後連忙上前,虛扶了一把為首的虞老閣。
虞老閣順勢起身,其餘眾臣,也連忙跟著起身。
氣氛變得凝重。
虞閣老既做了領頭羊,自然就不能半途而廢:“皇上久不臨朝,有悖明君之道,我等臣子,若等閑視之,亦有悖忠君之道,我大周朝素以忠孝治國,眼下太後娘娘崩逝,前朝後宮都需要皇上出麵主持大局,以周全“孝道”,安穩社稷,故臣等特進宮懇請皇上臨朝。”
一番話說得是冠冕堂皇,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共鳴。
請皇上臨朝,是忠君之道。
皇上臨朝,是以全孝道。
大周朝以忠孝治國,忠孝不全,天誅地滅。
便是個忠君的臣子,也不能坐視,皇上至今不肯臨朝。
皇後娘娘頓時感懷萬分:“諸位大人憂心國事,為盡忠君之事,置生死之度外,我大周朝能有諸位良臣佐輔,實乃皇上大德,社稷之幸,本宮一介女流,不懂前朝政事,身安於內宅之中,心係於聖體康泰,行孝於太後專前,每行規蹈矩,隻盼與皇上同心同德,莫敢逾越本份。”
這一席話,說得實乃高明。
卻也並非虛言,寧皇後多年來,封宮不出,安於內宅,便是也確實是行規蹈矩,之所以開了宮門,也是因為太後娘娘鳳體欠安,也算是行孝於太後專前,全了孝道,也令人無法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