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想要代替我的。

也就是說,當父親讓你去洗碗時,去洗碗,是躲避失控父親的辦法。

而且很明顯,這件事媽媽也知道。

但媽媽卻想要代替我。

如果媽媽成功了,現在我和湯宇可能就有危險了。

我覺得,清醒的父親,相比媽媽更值得信任。

父親在自己難得清醒的時候,製作的醃魚,一定有它的作用,或者說,一定在暗示什麼。

在這個家中,父親酗酒,飲酒後失控,有嚴重的暴力行為。

媽媽受父親折磨,想借孩子抵抗父親,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會為孩子提供幫助。但必要情況下,會選擇犧牲孩子保全自己。

鄰居就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煽風點火,拿這個家庭的不幸當戲看。

掌握了這些,對於何時逃出這裏,我有了一個新的想法。

【在父母高度防範你出門時,才是出門的正確時間。】

【趁父母放鬆警惕,快點逃離這裏。】

妹妹留下的這兩句話,沒有一句是正確的。

這兩句話也不可能有任何一句是正確的。

因為,「它」,是不會允許的。

直截了當把答案寫在紙上,明顯是開掛行為。

9

但妹妹寫下這兩句話絕對不會是廢話。

現在我懷疑的是,存在一種情況,在父親和媽媽當中,有一個人阻止我們出去,而另一個人允許我們出去。

我比較偏向父親允許,媽媽阻止這一種情況。

那個時候的父親應該是清醒的父親,所以會允許我們離開。母親阻止是因為害怕孩子走了,在父親失控時無人與父親抵抗,她將遭受更大折磨。

【嗚嗚嗚……請你救救可憐的媽媽……!】

看似妹妹給我留下的信息是「請你救救可憐的媽媽」,但這信息與其他信息完全不同,在這信息上出現了「嗚嗚嗚」三個字,應該是代表哭泣。

前後兩個省略號耐人尋味,最後的一個感歎號明顯是警告。

警告什麼?

當然是警告我不能遵從這條信息。

曾經妹妹給我寫紙條時,就喜歡用感歎號來著重強調和警告。

比如「不要看我日記!」「不要偷吃我零食!」等等。

這樣想來,妹妹想要留給我的、最重要的信息已經被我破解。

為確保萬無一失,還是要證明一下。

這就需要問問抽屜。

等廚房外恢複安靜後,我跟湯宇小心翼翼打開了廚房的玻璃門。

門外一片狼藉,沒有頭的母親正打掃衛生。

這個家庭的現狀著實可悲。

我跟湯宇直接上了樓,回到臥室。

在醃魚製作好之前,我必須確定逃離這個家庭的時機。

眼前有一條捷徑——詢問抽屜。

看似是捷徑,實則為陷阱。

抽屜狡猾殘忍又貪婪。

如果我直接問抽屜出逃的時間,它回答我之後,我也絕對離不開這個臥室。

它會讓我拿命換。

抽屜的規則之前已經分析透了,它不會給我選擇和拒絕的餘地。

我坐在書桌前,對著抽屜發呆。

到底問什麼比較好?

問一些看似沒有價值,但暗藏線索的問題或許能夠瞞天過海,讓抽屜無意間給我提供重要信息,並且提出我能夠接受的交換。

既然抽屜之前說了是等價交換,那它必然不會太離譜。

隻要我問它的問題看似足夠「廉價」就行。

先整理一下我的猜想。

我認為,廚房裏父親的醃魚是個重要線索,當醃魚擺放上餐桌時,父親是清醒的,那一段時間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