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六歲啟蒙,就進了縣學裏頭,頭懸梁錐刺股用功苦讀了十幾年,如今的成績嘛,不提也罷。

不過,王文讀書不行,但腦子卻不死板。

黑甕城的青天大老爺是縣令,堂堂的九品大官。

縣令老爺身邊跟個文書,筆吏,幕僚,雖說頭上沒戴著烏紗帽,但個個在衙門裏頭進進出出,哪個腰杆子不是挺得筆直?

走在大街上碰見了,誰不要恭稱一聲“老爺”?

王文早就想通了,他得曲線救國。

法子嘛,也是有的。

縣學裏頭,王文有不少的同學,跟他混得好合得來的,大抵都跟他差不多,腦子裏啥都有就是沒有讀書那根弦。

除了一個人,劉書賢。

這個劉書賢,是黑甕城縣學裏頭出了名的才子。

他的學問到底怎麼樣,以王文的水平是評判不出來。

但是縣學裏頭的夫子知道啊,劉書賢的詩文做出來,夫子們沒有不誇的。

隔三差五還會把劉書賢的文章貼在縣學的書牆上,供縣學中的學子賞鑒。

照例說這麼個人物,跟王文是不可能有交集的。

劉書賢與王文同學好幾年,往前也一直沒有過聯係。

不過打從去年什麼時候起,這劉書賢卻主動往王文身邊靠了過來。

他劉書賢一個“文曲星”下凡,與胸無點墨的王文,話不投機半句多,偏偏還每每主動跟王文套近乎,甚至在縣學每旬例考之前,主動給王文“點題”。

王文又不傻。

他一個糙漢子,家窮人醜腦子又不好,能有什麼值得劉書賢“無利不起早”?

王文一盤算,就猜到了劉書賢找上門來所為何事。

這劉書賢,是看上了他的便宜妹子啊。

轉天,王文回去就把這事兒跟他親娘提了提。

他是這麼說的:“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兒啊,我保證我一點都沒有摻壞心眼,也就是娘你沒給我生個親妹子,要不這好事兒我還不舍得輪給那陳瑤呢。劉書賢讀書有真本事,縣學裏的夫子都說他明年下場,一考肯定能中個秀才。陳瑤要是這時候說給了劉書賢,今年把親事做成了,明年她就是秀才娘子,往後說不得就是舉人娘子,進士娘子,前途無量。”

而王文嘛,他是陳瑤的阿兄,也就是劉書賢的大舅哥。

往後劉書賢步步高升,他這個大舅哥肉吃不上,跟著喝口湯總不至於喝不起吧。

王文他娘一聽,是這個道理,大好事兒啊。

所以轉頭她就去找陳達:“你養在鄉下那個女兒,是不是也到了年紀,該說親事了?你可別說我這個當後娘的心裏不想著疼她,我給她找了一樁大好的親事,絕對是高攀的門頭,嫁過去就是一輩子享福的命!”

其實陳達對於自己唯一的親生女兒,一向沒什麼感情。

他本就不喜女兒,養大了就是個賠錢貨,既不能替他養老送終,還得貼錢送她出門子。

早幾年他沒再娶那會兒,有人家看中阿瑤,花錢要買走當個童養媳。

他一個鰥夫,家裏也窮,女兒跟著他也養不好,他本來想答應的。

奈何他老子拿著刀追著他砍出來,說寧可砍死了當沒他這個兒子,也不準動孫女阿瑤。

陳達一氣之下,這些年也不回家裏去,對自家老子和女兒也不聞不問,懶得搭理。

但孫氏對這事格外上心,陳達哪裏敢忤逆孫氏的意思啊,隻能順從照辦了。

而正月初三這天,孫氏一大早催陳達,也正是為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