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再現疑點(2 / 2)

雲珪知道後,玩心大起,跟著摻和一腳,全府通報,立夏那天給新人們集體舉行婚禮。

消息一出,全府行動,為即將到來的婚禮做準備。

麗娘繼續為湊足九對新人努力著,當中當然也有自己私下看對眼的,為了能趕上這趟婚禮,姑娘就會悄悄地來找麗娘把名字寫進清單裏,這樣就能打著麗娘的招牌,在各自的總管那裏好交差了。

麗娘當然樂意,她既節省時間還離王爺的重賞更進一步,新人也節省時間,雖說儀式由王府承擔,但作為婚禮主角,自己也要準備些什麼東西吧。

於是在各方努力下,麗娘以想象不到的速度真的在立夏之前湊足了九對新人,最後一對新人趕在婚禮前三天撮合成功。

汝王在給麗娘重賞之餘,也由此對麗娘的評估再上了一個台階。

這是汝王府建府以來,府內下人們的第一場喜事,大家一起幫忙,恨不得弄得越來熱鬧喜慶真好。大管家雲珪特意把仆人院子中還未有人入住的七號院撥作這九對新人的新居,每對都分到了三間大房。

隻是時間倉促,新人婚禮上穿的喜服來不及製作,都是在成衣鋪買回現成的,再請綰衣院的師傅們根據準新人的尺碼給改得更為合身一些。

麗娘每撮合好一對準新人,綰衣院的師傅們就會連夜改好一對喜服,麗娘就再把喜服送到各人手上,因此最後那對湊成的準新人的喜服是在婚禮前兩天改成的,麗娘先給準新郎送去,然後再抱著一個更大的包袱走向後殿,給那裏的大丫頭香蘭送去。

到了後殿才知道,香蘭跟內務總管請了假上街買東西去了,邊上有人想幫麗娘搭把手,可麗娘看他們也在做事就謝絕了,自己送去香蘭的房間。

去後殿下人們住的套院要經過後花園,為了配合喜事的氣氛,園丁也把後花園重整了一遍,從花圃搬來更多的鮮花裝飾花園。

後花園占地很大,有池塘假山樹木花草,假山花海池塘各處都有一個造型別致的亭子,麗娘抱著包袱走到花海小徑前停下來稍事歇息,並隨手把包袱放在腳邊的石子路上,一抬頭正好看到秀娥在擦洗建在花海中間的鴛鴦亭的石椅和欄杆。

秀娥擦洗得很認真,同時因為有柱子的抵擋,她絲毫沒注意到不遠處有人看著她。

麗娘本是隨便看看,視線在亭子上隻停留了一會兒就移開了,稍過了一會兒後,覺得手臂不酸了,麗娘重新彎腰抱起包袱。起身時,視線正好對著鴛鴦亭一根立柱,隻是這輕輕淡淡的無意一瞥,就把麗娘心中放下已久的警鈴再次敲響。

有立柱的遮擋,麗娘沒看到柱子後麵的人臉,但是卻看到了一雙從欄杆外麵收回來的一雙手,好像就是亭子中間那根立柱的位置。

這本來很正常,秀娥在擦洗亭子,欄杆內外當然都要擦洗幹淨。

可是,為什麼秀娥手上除了抹布外,還有一張紙頭?

盡管隻是一瞥,但麗娘確信,憑自己的目力,在這大白天又是這麼近的距離,她絕對不可能看錯。

因為秀娥兩隻手都是濕的,怕是為了不弄濕紙片,她是左手三根指頭捏著折成幾折的紙片的一角,並在拿抹布的右手的掩護下,雙手同時從欄杆外麵收回。

而就是這一瞬間就恰恰當麗娘看在了眼裏。

然後麗娘聽到了清洗抹布的水聲。

麗娘沒有直接衝進亭子去抓秀娥的現形,她現在有更重要的事,要是因為秀娥的事而壞了整個王府的情緒,這個責任她擔不起。

於是麗娘沉著的抱著包袱從花海小徑走下去,步伐沉穩目不斜視,就像她隻是專心致誌地路過的樣子,這樣當她走到亭子正麵的時候,相信秀娥也已經把紙條給藏妥了。

雖然上封的信丸裏說秀娥是清白的,但從剛才的情景來看,很明顯秀娥在偷偷的和什麼人聯係,就是通過在鴛鴦亭裏藏紙條的方式,這樣聯係人雙方就不必見麵,更為隱蔽安全。

這個人肯定不是秀娥的相好,她這一個月都忙著拉紅線,要是秀娥私下有相好,她完全可以想辦法跟她說,犯不著這麼鬼鬼祟祟的。況且錯過了這次,下次就不見得還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所以,這個人一定是另有其人。

這樣一來,隻要調查有資格進入後花園的人就行了。

王府很大,但能進後花園的人卻不多,後殿的人用不上這個花招,那麼秀娥秘密聯係的對象就是別的院落的人,而現在王妃不在,後罩院又無人居住,別的院落的人根本不會有事到後殿來,順著這個思路再仔細一想的話,最有嫌疑的就是安福軒的人。

再進一步往下想,跟秀娥秘密聯係的人,除了那一位,就不會有別人了。

果然,秀娥還是有問題的。

設局的人看來是個高手,連上封都被騙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