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跟蹤秀娥(1 / 3)

不會有錯的,在這整個王府裏,會和秀娥秘密聯係的隻有這裏的主人——汝王殿下。

連雲珪都不是,因為大管家是有身份的人,二門內除了安福軒和後殿,別的地方他根本不去,而自從王妃出府後,雲珪就再沒去過後殿,每天隻在安福軒和前院走動。

是什麼人這麼處心積慮的送進來個丫頭來做與汝王聯係的聯絡人,汝王天天在外麵做生意,每日與各種人打交道,如果外麵真有什麼人要與王爺聯係的話,完全可以化裝成商人,這反而更簡單,何必要再送個人進來呢?

還是說,對方沒有假扮商人的資本?才不得已出此下策?又或者說,根本就是對方故弄玄虛玩的一招虛虛假假,就是想讓人“聰明反被聰明誤”?

那麼會是什麼人要這麼想方設法的跟汝王取得聯係呢?

麗娘抱著包袱邊走邊想,卻直到香蘭的房間都沒整理出個頭緒,腦海裏根本過濾不出這個最有可能的嫌疑人,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秀娥已經拿到了汝王的回信,那麼近日內她一定要出去送信。

對了,秀娥是後殿專門跑腿的,沒有油水的差事都由她出力,說不定這正是她自設的圈套,以讓她有頻繁外出的機會。

那麼,為了知道秀娥背後的主使人,就得必須保持現狀,直到她順藤摸瓜。直接拷問秀娥是行不通的,汝王已經知道秀娥的存在,要是秀娥有個三長兩短,那就會打草驚蛇,直接就會讓汝王懷疑到自己頭上,引火燒身得不償失。

還有,那個與秀娥長得一模一樣的“翠花”搞不好也有問題,實在是太像了,就算是一母所生的雙胞都會有細微的區別,何況是陌生人。

當然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立刻上報上封知曉,可這樣一來,如果真有什麼大發現的話,功勞就全是別人的,她最多隻能把發現線索這一條記在自己的功勞薄上。憑什麼她發現的線索卻是給別人做嫁衣裳?就算要上報也要先把確切的證據抓在手裏,給自己積攢未來晉升的籌碼才行。

就這麼一路胡思亂想,當來到香蘭的房間放下包袱時,麗娘心裏也有了決定。

離開香蘭的房間,再次經過後花園,發現正好四下無人,麗娘迅速的溜到鴛鴦亭的正後方,伸手在欄杆下麵摸索著。

結果在最上麵那根欄杆的正下方中間偏右的位置,摸到一個細小的缺口,這缺口小的隻能塞進一片葉子,如果有人發現的話也隻會以為是木頭本身的裂縫,但麗娘很快就想到,把紙條折成幾折的話,就能正好密實地卡進缺口裏。

麗娘若無其事的回到安福軒繼續自己的工作,籌備幾日後的婚禮。

立夏那天,汝王府裏敲鑼打鼓熱鬧非凡,為了這九對新人的婚禮,汝王特別準許使用第四進偏殿作為喜堂,並在新人們拜過天地後送出了最大的一份賀禮,活契的新人都將改簽成死契,他們將來所生的孩子中資質上乘者優先選作小世子的近侍。

對仆傭們來說,能成為主人的心腹就是最高地位和榮譽,汝王此番話無疑奠定了他們未來的前途,新人們簡直欣喜成狂,婚禮也就此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儀式結束後,新人們就被送往他們的新居,九頂裝飾一新的小花轎分別載著九位新娘,新郎們走在轎子旁邊,在震天的喜樂聲中,其他觀禮的賓客們跟在後麵一起向七號院走去。

喜酒的酒席擺在院子裏,新娘在各自新居中有喜娘陪同,新郎在外麵與客人們開懷暢飲。汝王知道有他在,大家都不會盡興,所以他隻與新郎們一起喝了三杯酒後,就與雲珪離開了,留下大家享受節日與美食。

他倆徑直出了王府到街上蹓躂,順便在酒樓裏解決了他們倆的午飯,吃完飯後又接著去巡視鋪子,下午返回王府時,酒宴已經全部結束,盡興的人們陸續返回各自院落,隻是在酒醒之前,能做事的人數量減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