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節(1 / 3)

長鬆的態度很堅決:“都說鮮花配美人,寶藏贈英雄,琉璃盞也要配跟心思同它一樣剔透的人。”

高長鬆想,自己真沒說瞎話,劍修心思不就是晶瑩剔透嗎?這年頭像他們一樣保持初心的人真不多了。

莊月明遲疑道:“這……太貴重了。”而且不能像酒水一樣直接賣了啊!

高長鬆這才接著計劃道:“聽聞長安城內召開黃鶴宴,眾劍修皆受邀在列。”

在古代,黃鶴被認為是仙人的坐騎,在詩文與成語中幹脆代指仙人。

這場宴會,就是修仙之人的集會。

唐代因經濟發展,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越發豐富多彩,宴會正是業餘生活中的一環。

唐朝人酷愛辦宴會,上至百姓,中至官員,下至奔小康的百姓都會開宴。

皇帝主辦的有宜春宴、寒食內宴、曲江遊宴等,這些宴會有的是皇帝主辦,各單位、省份的官員分辦,與民同樂的;也有隻麵向考中的進士學子。

民間流行的野宴有探春宴和裙幄宴,這兩種宴會是專為仕女舉行的。探春宴在立春前後舉行,家境富庶的女子同去郊外郊遊踏青,馬車載著帷幕、酒器與餐食。她們在野外鬥花、飲酒,好不熱鬧。

從這便能看出,大唐的宴會種類繁多,各種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宴會,那修仙者的宴會自然不會少。

黃鶴宴,就是典型的修仙人宴集。

真論活動,也沒什麼特殊的,一群修行者湊在一起喝酒、論道,或許還比劃比劃,對於修行之人來說,這是一場大型的交流會,他們在宴會上交流情報、分享心得,因黃鶴宴上各門各派都會露臉,且眾人秉持著君子動口不動手的道理,每年參加宴集的人都會收獲滿滿。

在地圖是戰略物資的年代,新鮮的情報是很寶貴的。

這宴會還有一特點就是許普通人參加。

這裏的普通人包括文人墨客,包括富庶的商人。

一些文人墨客也修行,他們走的是儒道,可還有一些文人,他們因入世太深,無法踏入仙途,又對飄渺的修士們很憧憬,便也會來參加宴會,留下頌仙人的詩篇,商人也差不多,很多是對長生有興趣,卻沒有仙緣的。

今年,來自外洲的劍修在長安城內大火,隨著務工人員數量增多,他們也攢成一團不小的勢力,自然不會不邀請他們。

高長鬆說完後,莊月明點頭道:“是的。”

他實在摸不清高長鬆的想法,便不往下說,更何況,劍修自帶惜字如金buff,他更喜歡聽人說話,偶爾應個“嗯”字。

高長鬆知道跟他說話得言簡意賅:“我希望你能同其他劍修,帶這套器皿赴宴。”

是的,沒錯,他還給其他劍修發了玻璃杯。

掌握做法後,造玻璃不算難事,要說有何難的,或許是造出形狀各異的彩色玻璃,那需要錘煉技術。

莊月明一口答應下來道:“這有何難?”又問高長鬆,“還需要我等做什麼?”

高長鬆:“隻要正常用這套器皿便可。”

莊月明:?

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又問一遍道:“用這套琉璃杯,還有別的事嗎?”

高長鬆重複:“隻要用就行了。”

*

實際上,但凡聽見高長鬆說這話的劍修,都露出了懵逼臉,他們實在不能理解高長鬆的意圖。

高長鬆的想法很簡單,當看見滿城著白衣的盛況時,他心頭不由浮現出兩個字——帶貨。

他們甚至沒刻意展示,就引這麼多人競相模仿,這帶貨能力還不強嗎?

高長鬆其實了解過,這年頭,新物什想出名,都是先讓知名人士用一用,這知名人士可以是皇家人也可以是風流名士、甚至可以是女冠或女妓,當然咯,針對不同銷售群體,要選不同人打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