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話的又說:“聖上聖明,嚴查了一通,便有這樣結果了。”
“聖上做的好,真是聖明,該殺該抄家罰的。”原先還覺得聖上手腕過於殘忍了,時下便改了口。
“順王怎麼就放了?聖上還是太仁厚。”
“可能沒查出來,咱們聖上開明,不冤枉人,就是心裏有氣,連帶著對盛姓沒好脾氣,便有了這道聖旨。”
如今百姓不再說聖上怎麼折辱順王,管著順王後宅之事。管就管了,管的好,“那順王是天閹,又不能人道,王府裏娘娘們那麼多,這就是禍害人家閨女的。”
“可不是嘛,說來說去還是聖上開明。”
“咱們也有福氣,有如此開明的聖上,還有賢臣北安伯,以後日子太平無憂,都是好日子……”
天豐帝這道旨意下去,就是有些貴族恪守規矩,覺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自是該牢守三從四德,哪怕順王是天閹,那也不能和離——沒這個說法的。
就該守著天閹過一輩子。
可天豐帝剛清理完內城,宗室玉牒肉眼可見的又少了少,眾人心裏慌著,這時哪敢跟聖上作對,知道聖上磋磨折辱順王,明眼人那都是爭相把自家女兒接回去。
秦玨聽到聖旨,是捧著折子第一個站出去要接妹妹的。
這件事一直忙活到了同年九月,算是徹底平息了。北安伯又得了一次封賞,岑越對東西都無所謂,也沒想到會牽扯出這樣的大事來,家裏裝不下了,便說:“那就搬家吧。”
秋高氣爽,不冷不熱,適合搬家擺席。
第142章 圓月彎刀啟蒙課堂
“老伯,怎麼了這是?怎麼城中大人都往外走,可是有什麼事發生了?”北雁郡城外來客見車馬陸續出城,不由好奇問。
城中人聽聞,是笑嗬嗬說:“你肯定是頭一次來北雁郡吧?”
“老伯你怎會知曉?”他就是外來客,這不稀奇,有口音嘛,可怎麼曉得他頭次來?外來客好奇了。
城中人就說:“你但凡要是來過,便知道北安伯府建成,城中各位大人早早去了拜帖,又收到了回帖,咱們老百姓都知道,說了好些日子了,不該不知道的。”
“原來是這般。”外來客說完,又驚:“北安伯?可是那好麥種的北安伯?”
“是啊,這天下哪裏還有第二位北安伯的。”百姓談起來,語氣皆是敬佩自豪,是他們北雁郡的北安伯。
外來客不由也起了談興,並不急著找客棧,而是說:“我從南邊來的,聽聞今年北安伯收拾了貪官,還抓出了渤海國的奸細。”
“對對,是這般的,你是不知道,當初唐家派軍出動的,也是多虧了聖上賢明,給北安伯撥了唐家軍。”
“也不是這般,唐家軍那是聽北安伯種麥子的。”有人聽二人閑聊,實在是忍不住插了進去,“我聽來的,今年麥收豐厚,各地方派人去領麥種,咱們北安伯怕有些官老爺層層扒皮,到老百姓手裏沒有了……”
“北安伯真是英明。”
“是啊,就因為北安伯想的周道,底下人發現了不對勁,那貪官黃不覺竟是個奸細,收了渤海國商賈的大錢,敢在北安伯眼皮子底下犯事,想拿尋常麥種充好麥種給底下百姓種,你說這人壞不壞?該不該死!這一年隻能種一茬,耽誤了一年,待到來年,老百姓辛辛苦苦伺候莊稼,結果收成不好,可不是要罵北安伯了。”
“該殺該殺。”
“其實那黃不覺也不是北安伯眼皮底下的,聽說那府縣窮遠,離著北安伯最遠,麥種不夠,北安伯說先緊著窮苦地方發,這黃不覺是想一半一半,把那最窮最遠的鄉麥種換掉,那邊人日子過得緊巴,沒甚見識,膽子也小,想著掀不起風浪來,也不敢上路告狀,結果被北安伯洞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