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的耐心終於用盡了,不能就這麼坐以待斃。
既然憋著難受,那就不能是她一個人難受,不如隨機選兩個人開刀。
見了血以後,其他人自然就懂得,適時閉嘴才能命更長。
何持讓也察覺到,毛毛最近越來越焦躁。
於是拿出了早就寫好的寫奏折。
參奏太子太傅,縱子行凶,並在事後幫忙遮掩。
參奏兵部侍郎強占民田,為亡父擴建陵墓。
參奏諫議大夫縱容夫人因為嫉妒,隨意打殺良妾。
他既然敢往周帝麵前說,自然是有證據,而且還是鐵證。
何持讓在大理寺待了這麼久,清點曆年來的舊案,追查疑點時,倒是有不少意外收獲。
這些世家權貴,又有誰沒點見不得光的事……以前他們也不在意,草草拿錢拿權擺平了。
但是隻要發生過,那就一定會有痕跡。
被參奏的幾個大臣自然是又急又氣。其他的人也都人人自危。
官官相護已經是潛規則了,何持讓這是存心和大家過不去啊!這個瘋子!
他們也想抓對方把柄,但何持讓向來心事磊落,當官不過半年,沒有把柄可以抓。
公國府若是有一點過錯,早被這些文臣翻來覆去地去皇帝麵前參奏了,一樣沒有
把柄。
想殺了人?大理寺的官兵不少,何持讓出入也有高手保護,哪裏那麼容易得手。
周帝以前對文官犯的錯,大懲小戒一番便也過去了,然後還可以繼續當官。
這次卻不同了,當眾嗬斥了被參奏的人,並讓大理寺秉公處理。
近來發生的事太多,周帝的心境也有所變化。
群臣一合計,何持讓雖然官階不高,但他這個人太聰明又太陰險。
完全是赤腳不怕穿鞋的。
他會到處咬人,十有八九是受到梁境安的指使。
那既然這樣,隻要梁境安離開了京城,這不就沒事了。
當涉及自身利益,他們的反應十分迅速。
隔日就有人啟奏,英國公這麼多年勞苦功高,又身負舊疾沉屙,那不如讓對方去頤養天年。
不少人跟著附和。突然風向就轉了。
周帝冷眼看著下麵的朝臣,自然明白是怎麼回事。
這些大臣不在乎誰當皇帝,隻要他們一如既往能當權臣就好。
若是以後繼任的皇帝弱勢一點,隻怕是要造成群臣共同治理國家的局麵。
他上位之初便受到裹挾,這些年又過於仁慈,終於養出了這群忘恩負義不作為的臣子。
唯一忠誠的就是梁境安了,可惜他也不體諒自己的難處。
也罷,既然已然離心,再委以重任他也不放心。
不如就放人離開,到時候再派人監視著那就無虞了。
周帝轉念一想,幸好梁境安沒有兒子,若是林溪是個男子。
若不是這樣,那情況就又不同了,他斷然不會輕易放任對方離開。
多年君臣,他心裏清楚梁境安做不出謀反篡位的事,隻是遺憾對方還是不夠忠誠。
不能完全做到憂他所憂。
這日下朝之後,周帝就下了旨意。
梁境安封為了並州郡守,等皇後壽誕一過,他便可以啟程上任。
並州遠離京城,位於周國東邊,和北辰交界。
雖然不比中部地區繁華,但也難得清淨。
北辰國力微弱,多年前為周國蕃地,一直以來也從無戰事。
這樣就不用擔心,以後梁境安會因為軍功,再有功高蓋主之嫌。
國公府雖然走了,但是姻親陸家和林家依然在京城。
若是能把何持讓留下來作為人質要挾,要就更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