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縣丞 (王時和)(2 / 3)

“這等小事你且直徑去辦就是。此人若堪用,日後保他做個通事也不是什麼難事。”龍縣令頓了頓,又說道:“既然高公公那邊無事了,那個帶頭鬧事,攔高公公官船的潑皮船商李錦,你也順帶放他出來吧。縣裏各路神仙為此事說項幾回了,老把他押在監裏終究不是辦法。”

兩人又閑聊了幾句,龍知縣便端茶送客。王時和出了內堂,回到縣衙東北偏院的縣丞衙內。在他去漳州府的這些日子裏,縣衙裏積攢了不少公務,案牘在書桌上快堆成一座小山。

王縣丞東翻西找,抽出一卷卷宗,這卷宗上寫的倒是簡單:“李樂水,無引無籍。癸卯年二月戊申,城東海澄營百戶於一城逮送。”隨著卷宗附上的是收繳上來的一本奇怪的書,它不像平常的書籍那樣在右側線裝,而是裝訂在左側。更不尋常的是整個書脊上居然找不到一根線來。書的紙張也遠要比平素見到的紙要光滑白潔。這本書,王時和曾隨手翻過,記得封麵上豎寫著幾個大字“世界地圖冊”。其中“世”“界”“地”“冊”四個字,他是認得。而最後一個“圖”字他揣測是“圖”的草體。當時還曾笑過這書的刻版人,明明是草體卻以正楷刻版,好生沒規矩。

王時和再次把這地圖冊捧在手上,快速翻了幾頁。書內花花綠綠,看來確是地圖無疑。細看其間標注的文字,卻也是楷體草體混雜,其間還多有民間“俗字“寫法混雜,甚至還有些他認不得的字來。王時和按照記憶,翻到二三十頁時,果然看到在一塊島嶼圖案的地方標注了“呂宋”二字。王時和這才點了點頭,把書收到袖中。

王時和在屋裏來回走了幾步,沉思片刻後,出了縣丞衙,往縣衙監獄走去。

海澄縣縣衙監獄在縣衙儀門的東側,有南北相對十二間。王時和推開最西頭禁房的外門,卻發現當班的班頭和禁子們全不在房內。東側牢房長廊內則傳來一陣抑揚頓錯的聲音:

“……那喬峰一伸手,將法刀拔起,卻沒紮向宋長老,手腕一抖,刀鋒一轉將法刀戳進自己的左肩……”

王時和順著禁房昏暗的光線從窗戶往牢房裏望去,隻見南三間牢房裏有個年輕人坐在張破草席上正在眉飛色舞的說書,同房的犯人或蹲或坐的圍在他身邊,隔壁牢房的犯人則都趴在欄杆上伸長脖子側著耳朵聆聽,班頭和兩個禁子也每人各扯了條條凳,坐在走廊上聽得入神。

王時和皺了皺眉,心中暗想:自己出去些日子,這些衙役竟如此倦怠。他故意鬆了鬆嗓子,先清咳了一聲,然後才推門進了牢房長廊。

三個衙役看到王時和進來,慌忙從凳子上跳了起來。兩個禁子頓時嚇得有點手足無措。老班頭還算是鎮靜,躬身給先給王時和行禮,低聲請安:“二老爺,您回來。”

王時和沒搭理他,掃視了這牢房一圈。先前圍在一圈聽說的犯人們早就散開,一個個垂著頭不敢與王時和對視。王時和的目光繞了一圈後,像箭一樣釘在了眼前抽手聳立的三個衙役身上,朗聲喝道:“劉禁頭,你也是老當差了,吃皇糧有點年頭了,咋這麼沒有規矩。朝廷養你們難道就是讓你們在這牢房裏聽犯人說書的嗎?這縣牢要是有個啥意外,你這條老命能擔當的起嗎?”

劉禁頭自然不敢搭話,旁邊牢房中卻有一個人插話進來:

“二宅老爹②,好大的官威啊。這牢裏上上下下幾十口子人不都圈在這裏聽書。你倒是給擺一擺,能出啥子鳥事?”

王時和順著聲音望去,發話的是一個三十上下的精壯漢子,他半躺在南三間牢房內的唯一張半人高的土床上,一身紫銅色的腱子肉把號服撐得鼓鼓囊囊。王時和認的這人,他就是龍知縣要他放了的那個海商李錦。王時和一見插話的是他,冷笑道:“好一個李錦,你倒是一身賊膽。去年年底,你帶頭鬧事,掀翻了高公公的官船。這筆舊賬尚未和你細算,今天你又狗膽包天,又來頂撞本官。”

這個叫李錦的犯人倒是一點不怕,答道:“回二宅老爹的話,這海澄月港出海混飯吃的,哪個不長著個賊膽。我們海裏來海裏去,不知那一天龍王爺打了個噴嚏,我們就被丟到海裏喂了魚。我還真不怕那個高太監那個閹貨,大不了他把我給砍了,丟到了亂墳崗裏也比喂魚強,還不定能落個以身為民請願的美名呢。但龍知縣和你,咱百姓知道那是好官,去年抗監鬧事的事情您倆也替我們海商擔了不少風險。敬您還老不及呢,那敢頂撞您老爹啊。我李錦是個粗人,性子直。剛才看你訓斥劉牢頭,想替他說話,說出的話有點不著調了。我這裏先給老爹你賠罪了”。李錦說罷做了個揖,又一伸手打了自己一嘴巴,口裏還直嚷嚷:“打你個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