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鑄炮 (李樂水)(1 / 3)

湍急的麻豆河的推動著岸邊的水車緩緩的轉動,吱吱呀呀的轉動聲被嘩嘩的流水聲所掩蓋。

水車轉盤的另一端通過雙拐曲軸帶動著兩個凸耳屈臂。在轉盤的帶動下,屈臂一上一下,像磕頭蟲似的周而複始的運動。兩個鼓風氣囊與屈臂相連,隨著屈臂的運動一呼一吸,一吐一納,把空氣送入爐膛。

河岸旁邊兩座高聳的衝天爐正冒著濃煙,半邊天空被它們刷的白裏透紅。這衝天爐像是盤踞在河岸邊的怪物,正從進料口裏一口口把焦炭和生鐵,生石灰吞入他的大肚子裏。尚且貪婪的不知節製吐著火舌,似乎要像人們索取更多食物。

滿頭大汗的李樂水站在爐邊,透過前爐的風眼觀察爐內,爐膛內開始有小滴小滴的熔液滴出,逐漸從焦炭上一滴一滴的滴落,前爐底承流器已經聚滿了赤紅的鐵水。等鑄鐵完全熔化之後,李樂水又等了一會兒,還讓鐵水在承流器裏待上片刻,以便讓雜質沉澱下去。

“可以出鐵”李樂水終於大喊一聲。

兩個夥計用鐵釺捅開被封住出鐵口,刹時之間,隻見爐內噴出大團大團的焰火般的火花,緊接著,射出一道閃電般的烈火,照亮了整個露台。火蛇從出鐵口中爬了出來,沿著幹沙鋪墊的導流溝向前蠕動,發出可怕的暴裂聲。

一個夥計在流出的鐵水上撒著幹沙,讓浮在上層的爐渣更為粘稠,幾個夥計手持著鐵鉤拔去表麵的爐渣,引導著鐵水流入埋入沙土坑的泥模內。這個泥模是幾個原先在呂宋幫助西班牙人鑄炮銅匠製造的,用得是西班牙人的方法。

製泥模先做外範。工匠們曾給李樂水解釋過,鑄器分為模範芯,其中的範就是鐵水將要灌注的中空部分。

銅匠們用楠木或杉木刨製成炮身的模樣,模型的兩端加以延長,用作軸頸,以便支撐在適當的架上並可以轉動,再用設置在支架上的造型刮板刮出形狀。然後裝上炮耳模、炮箍模,一層接一層地往木炮上麵塗上摻著羊毛的膠黃泥與細沙,直到厚度為木炮的一倍半為止。在塗抹的過程中還要纏上粗鐵線、鐵條、鐵箍等做骨架。完成這些工序後還須用幾個月的時間晾幹。最後抽出木炮,便形成了泥做的外範。殘留於外範裏麵的術質炮耳、炮箍等,要放入炭火中慢慢燒掉。

搞定了外範,便輪到內範和炮耳範了,內範須用黏土塗在鐵芯棒上製成,內用十字中穴芯撐固定型芯,外用十字鐵栓擺幅固定,內範的長寬應該與炮膛相等,包括了前膛與藥室。其核心是一根鐵圓柱,外麵均勻地塗著泥層。

炮耳是單獨鑄造的,最終待炮身澆注時再鑄接在一起。炮尾的範是單獨製作的,其工藝與製造外範相同。

泥範分別製好,就可以將尾範和內外範豎直樹立在沙土坑內固定,內外範軸心一致的接在尾範上。內外範之間形成了空隙。從衝天爐引出的鐵水就流入到這空隙間,澆注成型。

這樣鑄造的鐵炮需要自然退火。閉門熄火了三天後,李樂水領著人即不可待從沙土坑內扒出了鐵炮,敲掉內外範後,李樂水仔細檢查一遍。頓時全身如同墜入冰渣中一般,冰涼冰涼。這火炮雖已經成型但內膛外表全布滿了大小蜂窩狀的沙眼。這種炮,連試都無需試,肯定炸膛。

同來的幾個製造泥模的師傅也一個個都傻了眼。半響領頭的一位老銅匠方辯解道:“在呂宋時,幹死臘人確是用這種泥範鑄造大銃,隻是幹死臘人用額是銅水,咱們用的是鐵水,怕是就差在這裏。”

李樂水知道不應該怪他們,在這個世界裏,不論是呂宋還是在荷蘭英國人的海船他所見都是青銅炮。用著泥模法製這鐵炮本就是權宜之舉。原本按照他的打算是要做實心的炮體,再用鏜床鏜出炮膛。為此也已造好了一座膛床。隻是膛床是水力帶動,轉速奇慢,每鑽幾分更要冷卻刀頭,工效堪憂。目前,船塢的兩艘海船接近完工,每一艘船上都設有四十四個炮位,這近百們炮若是按照這樣的鑽法,怕是耗上一年也配不齊這兩艘船上的火炮。恰好,在從呂宋接回的移民中有幾個曾經鑄過炮的銅匠,他才想到起一次成型的鑄法,原本是先走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