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飛馳在平林漠漠的郊外,倒頗暢意鬆快。
沈蔻住的客棧坐落在小鎮外的官道旁,旁邊是連綿不絕的清涼山,有河流蜿蜒,桑陌縱橫。客棧旁亦有可供賃居的院落,竹籬圍著的芍藥綿延盛放,周遭綠蘿隨架攀援,瓜果初結,是極閑適的農家景致。
江徹去的時候,沈蔻正倚窗伏筆。
窗邊一樹流蘇尚未凋敗,晚風裏搖曳生姿,她並未梳發髻,滿頭青絲攏在左肩,露出修長的脖頸。夏日天熱,她穿得也單薄,細紗如霧籠在肩上,格外顯得纖弱。窗檻上還臥了隻肥貓,卷著尾巴打了半天哈欠,見沈蔻沒搭理它,竄上房梁跟野貓玩去了。
天際晚霞燦爛,院中夕陽斜照。
她專心致誌地提筆寫戲,心無旁騖。
江徹遠遠的策馬而立,一時間竟有些挪不開眼,直到晚風拂動衣衫,日影漸而隱沒,才撥馬疾馳離去。
再次去客棧是在後晌。
沈蔻紗衣珠釵,正提著小水壺澆花,旁邊的廚房裏炊煙漸起,鍾氏亦在其中。良久,鍾氏端出了熱騰騰的南瓜餅,沈蔻丟下水壺快步湊過去,珠釵輕搖眼若彎月,隔著院牆都能感覺到她的喜悅。
等熱騰騰的南瓜餅到手,她欣然去嚐,一副心滿意足的模樣。
顯然這是個貪嘴的姑娘,與他憶起的零星往事吻合。
那麼,美食就是做妥當的魚餌。
江徹有了主意,進城之後,馳向南屏街上一家叫玉盤空的食店。
第14章 做菜 那滋味,想想都讓人垂涎。……
沈蔻母女回到米酒巷時,已近端午。
在客棧的日子其實頗為愜意,不過畢竟是賃居,人來客往魚龍混雜,不像在家裏方便。回家後,母女倆將房屋清掃幹淨,喝茶歇了片刻,鍾氏自去廚房整治飯食,沈蔻則戴了個帷帽,直奔兩條街外的蔣家。
——去取她的鸚鵡。
蔣家原就是京城人氏,家裏雖不算大富大貴,祖上也曾官至尚書,在書香門第之中頗有點名聲。蔣藏山為人正直,跟沈有望同窗數年,交情極深。他如今在京兆衙門供職,雖沒有插手案情的手段,就近照顧沈蔻母女倆卻不難。
沈家這宅子還是他牽了線買的。
那日沈蔻離開時,故意將兩隻鸚鵡丟在院裏,為的就是蒙蔽盯梢之人。等她走後,蔣家便悄悄拿鑰匙開門,取走鳥籠去養,解了沈蔻後顧之憂。
兩隻小家夥在蔣家過得不錯,活蹦亂跳的。
沈蔻歡喜而感激,將鍾氏從長興縣帶回的一些有趣物件和特產留下,陪蔣夫人說了許久的話。恰逢出閣的小姐妹蔣清音回娘家小住,便邀她去自家坐坐。蔣清音許久沒見鍾家嬸嬸,頗為想念,自是欣然隨她出門。
鳥籠裏鸚鵡嘰嘰喳喳,兩隻小家夥似頗興奮。
沈蔻挽著小姐妹,腳步輕快。
直到途經南屏街的食店玉盤空時,她猛地頓住腳步,眼底浮起亮光。
比起京城裏那些有頭有臉的酒樓,玉盤空算得上籍籍無名。極尋常的門麵閣樓,陳舊的牌匾掩在槐樹之間,裏頭桌椅整齊食客往來,跟這條街上旁的食店並無不同。
吸引沈蔻的是門口新掛的牌子。
上頭說店裏今日來了位名叫蔡九叔的遊方廚子,在此處做菜結緣,凡想品嚐菜肴的,都可到食店一層東邊的廳裏靜候。蔡九叔會做五道菜送給合眼緣的有緣人,不取分文。底下則列了今日的幾樣菜——金沙南瓜、蟹釀橙、梅菜餅、酒香豆苗、雞汁筍幹。
這玩法頗為稀奇,吸引了不少人圍觀。
沈蔻瞧著熟悉的菜名笑逐顏開,拉著蔣清音就想進去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