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三十五章 最大一塊飛地(3 / 3)

也許有人會說,共和國可以從俄羅斯的遠東地區進軍北冰洋。

僅從地理上看,確實沒有問題。不需要整個遠東地區,隻要占領並且控製楚科奇自治區就能進軍北冰洋。問題是,早在2060年之前,即在歐洲參戰之前,共和國就在與歐洲進行秘密談判的時候做出承諾,即出了收複曆史上被俄羅斯霸占的大興安嶺以南地區、庫葉島之外,共和國隻能以懲罰性的方式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建立高度自治區,而不得吞並俄羅斯的任何一塊領土。因為擴張領土也確實沒有任何意義,加上讓歐洲參戰更加重要,所以共和國當局非常爽快的做出了這樣的承諾。這就意味著,共和國不能通過吞並楚科奇自治區的方式來成為北冰洋沿岸國家。雖然在大戰結束之後,共和國當局並沒有完全兌現承諾,即戰後的俄羅斯不是一個獨立聯邦,而是一個鬆散的、類似於獨聯體的邦聯,除了烏拉爾以西的歐洲地區是一個獨立國家之外,在前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出現了多個擁有高度自治權,且完全獨立自主的邦國,而這些邦國隻是象征性的服從莫斯科的指示,實際上與莫斯科沒有任何關係,其中不少直接聽命於共和國。但是在最關鍵的問題上,共和國仍然沒有打破規矩,即沒有以吞並的方式擴大疆土。

如此一來,共和國就需要一塊北冰洋的沿岸土地。

毫無疑問,阿拉斯加是最為理想的選擇。要知道,曆史上,阿拉斯加也是美國的海外領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成為美國的第四十九個州。更重要的是,美國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敗國,而且歐洲在美國的處置問題上沒有發言權,共和國也沒有與歐洲就如何處置美國簽署任何協議,甚至沒有做出任何相關承諾,既然可以將原本屬於美國的波多黎各劃為猶太人定居區,為什麼不能把阿拉斯加劃為共和國的獨占區,並且在僅僅保留名義的情況下,永久性的歸共和國支配與使用呢?

當然,共和國占領阿拉斯加,除了獲得北冰洋的海岸線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即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後一塊沒有完全開發的海洋。

早在2050年,就有人預測,北冰洋與南極洲將成為人類文明的希望。

要知道,在此之前,世界各國已經利用各種先進技術,特別是那些遙感衛星,對世界上的主要地區進行了全麵、甚至是反複數次的徹底勘測,對至關重要的戰略資源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雖然共和國與美國的科學家一直在宣稱,地球上的貴重資源足夠人類文明消耗數百年之久,而在這些資源用光之前,人類文明已經進入太空事態,廣袤的宇宙空間擁有更加豐富的資源。但是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全球已探明的資源最多隻能支撐一個超級大國消耗一百年左右,絕對無法支撐起兩個擁有8億人口的超級大國的無窮胃口,因此第三次世界大戰仍然是一場爭奪資源的戰爭。由此可見,在真正進軍太空、成為宇宙文明之前,各個國家與各個民族仍然得為地球上的有限資源而爭鬥。

在還沒有全麵勘探的區域中,北冰洋與南極洲最引人矚目(除此之外,還有如同青藏高原上的極寒地區,深度在10000米以上的海溝,格陵蘭島,加拿大的極北地區等地沒有進行全麵勘探),也就被人認為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希望之地。同樣的,阿拉斯加也是一塊沒有得到全麵勘探的土地,也是一塊希望之地。按照最新的理論,稀有金屬與黃金等貴金屬具有共生性,而阿拉斯加是世界上的主要產金區,所以該地區很有可能有稀有金屬礦藏,而且儲量不會太低。

總而言之,共和國當局早就把阿拉斯加放在了盤子裏,隻是沒有下手。

當然,出兵攻占阿拉斯加,也演練了新的戰術,即在敵人不抵抗、或者僅有微弱抵抗的情況下,如果快速有效的占領美國本土。

有了這次較為成功的進軍行動,攻占美國本土的時機也成熟了。

隻不過,共和國軍隊在阿拉斯加的行動已經引起歐洲當局的高度關注,加上美國代表前往共和國確定投降事宜,讓歐洲當局不得不鋌而走險。

要讓美國軍人做不要命的抵抗,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準確的說,讓幾個死心眼拚死抵抗並不難,可是要讓幾千萬美國大兵不要命的抵抗,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相對而言,讓這些美國人相信,將一個完整的美國留給敵人,隻會讓敵人變得更加強大,讓美國永遠失去複興的機會,那就容易得多了!

****

替《亂世英雄》預求各位兄弟11月的保底月票,以及12月的月票。讓我們一起為12月的新書奮戰吧!(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