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節(2 / 3)

李玉溪的這個莊子是真的不大,攏共也沒有多少莊戶,如今見著這麼多佩刀的侍衛進來,早就在管事的帶領下來過來見人,雖說李玉溪在這莊子上花了不少心思,但真正照顧水稻之人其實還是底下的這些佃農,顧成禮這次過來勘察那些試驗地,這些佃農自然是要上前答話,將這幾個月是如何照料水稻的細節都要說清,旁邊還跟了一個專門的人執筆記錄,這些東西最後都是要上交給身在京城的景煕帝。

被這麼多人望著,佃農講得磕磕絆絆,但是眾人卻聽得異常認真,顧成禮同樣如此,他隻不過是知道一些原理罷了,對於農事其實也並不是很精通,好在這世在顧家待的那幾年,倒也是給他增添了一些基礎知識,相比起在場的旁人,聽起來沒那麼費力。

趙明昌與許敬宗等人,最後還是在顧成禮的講解下,才聽懂其中的原理,然後對顧成禮當初的建議很是驚歎,不知他怎會想到這些奇怪的點子。

所謂雜交水稻,其實就是稻子授粉時,用的是異種稻子花粉,正常人哪裏會想到要這樣搞呢。

顧成禮不讚同地搖頭,“怎麼會想不到呢,那騾子不就是這麼來的。”

許敬宗聞言哽住,仔細一想又覺得顧成禮所說果真不假,他之前待在同安縣時,也見過不少人家用的就是騾子,因為相比起驢和馬,買騾子的話反而更實惠,不僅壽命更長,至少可以用二十來年,體質也更好,通常情況下也不容易得病病死,又易於駕馭,狠得人喜歡。

而騾子其實就是公驢和母馬生出來的雜種,這般一想,顧成禮提出讓異種水稻進行授粉,似乎果真不突兀,隻是他們以往想不到罷了。

顧成禮知道這種“混血雜交”的好處可不僅僅局限於此,他想起顧家人種的那些果樹,去歲因為下雨,最後光照不夠,長得並不是很高,但今歲日頭也很多,恰巧如今這試驗地裏的水稻雖然已經金黃了,但是要等收割還得再過幾天,到時候顧家的果園差不多也可以摘果了,可以帶著這些人前去一觀。

顧成禮雖然心裏有了成算,卻並未將心中想法所出,而是打算到時再見機行事。

因這地裏的水稻還未到收割的時機,顧成禮等人就隻能先在李家住下等著,景煕帝派顧成禮南下,就是為了摸清這水稻的質量,顧成禮要等到它們完全收割後,才能知曉這些改良後的水稻與尋常的水稻產量究竟相差多少,而除此之外,他還要將這些稻種給安排好。

其實顧成禮心裏還有一事是隱患,這雜交水稻的稻種似乎不能留作種,確切來說,是留作種子的話,並不能一直保持高產量,會退化,到時候的產量就不能保持一如既往,既然如此,那麼掌握雜交水稻的數據就非常重要了。

顧成禮讓人將那幾個佃農看住,到時候一起帶往京城去,要安排更多人的來與他們進行學習著雜交水稻的經驗,既然雜交水稻不能留種,那就隻能花更多心思學會如何給水稻人工授粉,人為地讓它們進行雜交,這樣一來,就可以不用留稻種了。

這其中的操作雖然複雜了些,但想要落實下去也不是什麼難事,顧成禮心裏想明白後,就在心裏開始醞釀著如何給景煕帝上折子了。

而他居住在李府這些日子也並不平靜,顧成禮南下的動靜這麼大,還帶了那麼多的禦林軍,同安縣有頭有臉的人皆有耳聞,前來下帖子求拜訪的人不少,甚至連周圍的幾個縣衙都有人過來探訪,顧成禮接見了江南府的幾個知縣官僚,一些氏族地主也挑著幾個見了麵。

他想要將這雜交水稻技術給推廣開,就必須與這些人聯係,他打算等到試驗地收割時,也下個帖子,將這些人都給邀請過去,隻有讓他們親眼所見,這些人才會真正意識到雜交水稻比尋常的水稻要優出多少,也隻有如此,他們才會真正地用心來學這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