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件(轉發)(1 / 2)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沈陽北大營的中國駐軍發動武裝進攻,接著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武裝侵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晚,駐紮在我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了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藉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當時,蔣介石正集中力量進行*反人民的內戰,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對日本侵略者妥協退讓。東北軍執行蔣介石「不抵抗主義」的命令,未進行有組織的抵抗。當晚,日軍攻占北大營,19日占領了整個沈陽城。

接著,日軍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東北軍基本上不戰自潰。1932年1月3日,日軍占領錦州;2月5日,占領了北滿最大城市哈爾濱。至此東北三省全部淪陷。1932年3月,在日本帝國主義卵翼下,在長春建立起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從此,日本帝國主義把東北變成它的殖民地,全麵加強政治壓迫、經濟掠奪、文化奴役,使我國東北3000多萬同胞,慘遭塗炭,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紛紛要求抗日,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主義。在中囯**的領導和影響下,東北人民奮起抵抗,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先後出現了東北義勇軍和各種抗日武裝。1936年2月,東北各抗日部隊統一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聯軍團結廣大群眾,進一步開展了廣泛持久的抗日武裝鬥爭,有力地配合了中囯**領導的全國抗戰。侵入沈陽的日軍裝甲車

「九一八」事變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吞並中國、稱霸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而采取的一個蓄謀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驟。早在1927年夏,日本內閣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製訂了《對華政策綱領》,露骨地聲稱中國東北「在(日本)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關係」。同年7月,內閣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奏呈《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公然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從而確立了以「滿蒙」為侵略基地的狂妄戰略。

1931年,日本軍部秘密製訂了有關侵略我國東北的方針、步驟和措施。在完成了發動侵略戰爭的周密準備之後,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揭開了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麵武裝侵略的序幕。

回答者: 孫之望 - 舉人 五級 2-22 20:00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 自從‘皇姑屯事件‘發生以後,張學良實行東北易幟,遭到日本侵略者的反對和仇視,他們決心要消滅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地方政權,武裝占領東北地區,實現‘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變中國東北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陸政策‘。因此,日本侵略者常常派遣關東軍以保護南滿鐵路和附屬地的僑民為名,舉行演習,在我方軍事要地之間流竄,探測虛實,伺機挑釁。我方當地駐軍屢次電告張學良,請示機宜,但張學良卻執行蔣介石對日妥協政策,要求東北軍避免與日軍衝突。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乘張學良患重傷寒住北平協和醫院和東北防務空虛的機會,決定進攻沈陽,爆發了‘九·一八‘事變。當晚10時20分,日本南滿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按照關東軍司令部預定計劃,炸毀南滿鐵路沈陽北郊柳條湖段鐵軌,以此來製造所謂的‘柳條湖事件‘,用以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南滿鐵路並襲擊日本守備隊。11時許,日本守備隊會同第二師團的第十六、二十九、三十聯隊大舉進攻沈陽。 駐沈陽北大營旅長王以哲,奉東北邊防司令部‘力持鎮靜,不準抵抗‘的嚴令,不得已倉惶退去,營地遂被日軍攻占。9月19日,日軍侵占沈陽城,乘虛而入,在幾天之內侵占20多座城市及其周圍廣大地區,並繼續向吉林、黑龍江方向擴展。 9月19日,張學良電告國民政府並通電全國,報告日本軍隊占領沈陽情形。同一天他在北平協和醫院對《大公報》記者發表談話時稱:‘吾早已令我軍士兵,對日軍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那天夜裏日軍以三百人攻入我軍陣地,開槍射擊,我軍本無武裝,自無抵抗。‘同日,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吳鐵城、李石曾、張繼等赴北平協和醫院與張學良商討應付日軍方針,決定無論日方如何得寸進尺,始終持不抵抗政策,並對日僑予以安全保障。對此,愛國士兵義憤填膺,群請一戰。 ‘九·一八‘事變,激起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紛紛要求抗日,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北平各大學立即組織抗日救國會。全國各報紙均競相揭露日軍入侵罪行。上海市黨部、市商會、反日會、各同業工會也分別發出通告、通電、宣言,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