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他告訴我戰場上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大晉對柔然敗多勝少,若是頭開得不好影響士氣,後續再厲害的強兵也無補了。
新軍在離柔然百米處停下,杜若風口呼,“亮!”長矛兵後退一步,身後的火器兵扛著一米長的燧發槍,單膝跪下,槍口直指柔然。
這時,柔然人開始騎馬衝鋒,獅子裕牆上射出漫天飛矢。礙於距離,弓箭並未影響馬匹前進的腳步。
我不禁捏了一把汗,這幾日閱讀兵書,大抵了解向來平原上的步兵,害怕草原騎兵的衝擊,有的一衝就散。而徐君逸的新兵穩穩立在那裏,一動不動,直至距離不到五十米時,杜若風高喊口令:“放!”
轟然一聲,千杆燧發槍齊放,戰場上血霧一片,肉塊與殘肢在空中起舞,無數馬匹與人倒下,不同語種的慘叫聲與怒罵聲回蕩在戰場。
下一刻,手持燧發槍的火器兵與長矛兵迅速轉換位置,在隊友身後打燃火石,預備著第二次齊發。
柔然以降兵組陣衝鋒,在燧發槍三次齊發後陣型潰敗,有的死於新軍的長矛下,有的妄圖逃跑被監軍真夷砍殺。
“顏公公,我們回總兵府吧,”護衛指著遠處的漫天塵囂,“碩親王帶著真夷來了。”
“獅子裕城破,留在總兵府中也是死,我要在這裏看著他贏。”
我朝在文宗手裏丟掉了河套養馬之地,養一支騎兵耗費萬金。此時的燧發槍不比後世,故障率高,點火慢,無法作為核心兵種,戰場真正決勝,還要看騎兵。
城門下,徐君逸高舉戰戟,帶著精銳騎兵魚貫而出,寫有徐字的帥旗飄蕩在空中,仿佛間,我看見了薊鎮百姓十年不忘的伏勝將軍。
-----
歐洲十六世紀就有燧發槍了,明末也造過,不算開金手指
第二十一章 初雪
騎兵出城後,聚如山丘,散如風雨,快速繞過步兵陣型,以一字型向柔然以降軍組成的殘陣衝擊,於哭嚎聲中收割四散的逃兵,馬上的徐君逸戰戟一挑,真夷監軍人頭落地。
不遠處,碩親王帶領的真夷揚沙而來,柔然騎兵手持彎刀,身著獸皮裘衣,無盔甲覆體,看似簡陋,實為離合之兵,千裏而赴,出入無間。
城中僅有新軍騎兵兩千、步兵三千及原薊鎮邊軍兩千五百人,而碩親王麾下光真夷騎兵就有六千,這還不算以回紇、東胡為主的四千輜重部隊及兩千晉人降軍。碩親王並未將眼前的太監放在眼中,讓的晉人侍從高聲勸降,“晉朝腐朽,閹人領軍,各位是一等一的好漢,何不降了柔然,在親王手下一展宏圖,不然戰死沙場,如何麵對家中父母妻兒!”
徐君逸停下馬,接過身旁士兵的弓箭,拉滿弓弦,一箭射向碩王,大笑道:“大丈夫馬革裹屍,逢敵亮劍,何懼蠻夷!”
箭羽呼嘯而來,碩王拉來喊話的晉朝侍從擋在身前,而後推開屍體,一揚手,下令全速進軍。他麵色並不好看,真夷們卻很興奮,碩王不悅,破城後又可盡情屠殺搶掠了。
徐君逸並未貿然與柔然騎兵對衝,而是分兵兩側,左右包抄,試圖繞道至敵軍身後。
碩親王並不在意徐君逸的意圖,他認為策略與兵法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麵前毫無用處,晉軍騎兵數量有限,而柔然隻要衝過了麵前的步兵方陣,就離破城不遠。
在杜若風的指揮下,一排燧發槍再次齊放,爆炸與衝擊讓第一波柔然騎兵倒下。真夷不是意誌軟弱的降兵,他們清楚燧發槍不可連續射擊,並未因此混亂,而是有序地繼續衝陣。
隨著杜若風一聲“舉”字,火器兵退下,步兵最後的王牌上前。他們約有四百餘人,高舉近兩米的鋒利陌刀,宛如怒目金剛,麵對迎麵而來的柔然騎兵,毫無懼色,雙手持刀砍向馬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