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眼神讓吳笛想起十年前的自己,她坐在觀眾席間,仰視台上的艾米……吳笛收回思緒,專注眼前,今天的研討會將是她的主場。
“很高興有這麼多同事肯在百忙中抽空來聽我的講座,我知道你們中有不少人是被逼著來的,不管是不是自願,我向大家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在笑聲和掌聲中,吳笛進行了簡短的開場白和自我介紹,之後她很快把話鋒切入正題。
“十年前,還是物流中心顧問的艾米做過同樣一期研討會,探討女性在職場中的生存狀態,我記得當時她出示過一張數據列表:施明克全球員工的男女性別比,十年過去了,讓我們來看看這張表格有什麼變化,變化又有多大?”
吳笛轉身,在投影幕布上展現了兩張數據表的對比。
“就去年和前年的統計數據來看,男女職員比為 3:1,即每四名員工中有三名男性,一名女性,而管理層的男女比例則是 6:1。再來回看十年前的數據,兩個參數比分別為 6:1 和 8:1。大家有沒有發現,十年間女員工的數量顯著增加了,但進入管理層的人數卻沒有相應程度的提高。這些數據向我們展示了男女員工在晉升中較高的不均衡性,而我感興趣的是,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源是什麼?是某些崗位女性確實不能勝任,還是人為因素造成了晉升阻礙?”
台下逐漸安靜,聽眾們不知不覺被吳笛的提問吸引。
“我本科畢業就加入施明克,在這裏工作了整整十二年,是一個標準的施明克人,我想,我這十二年的觀察或許能對這個問題提供一些解答思路。”
吳笛翻頁,轉身,麵對聽眾,她精神集中,情緒飽滿,對自己的狀態感到滿意。
“施明克到我所在的學校進行校園招聘時,打出的廣告中有民主、銳進、革新、公平等字樣,在我加入公司後,發現這些詞語其實是公司文化的縮語,它們被製成漂亮的宣傳圖表,在辦公場所隨處可見。而我在初入職的兩年裏也感受到名副其實的氛圍,我熱愛我的工作,感激提攜我的上司,還有與我愉快相處的同事們,這樣的情緒讓我對施明克產生了非常深的認同感,我製定了職業目標,我想通過自己的奮鬥抵達我心目中的成功……兩年後,我撞了南牆。”
吳笛用平靜的語氣講述了她應征戰略部的失敗經曆。
“我第一次體會到在職場中身為女性所遭受的歧視,也忽然明白,在看似公平正義的海平麵下,其實藏著各種暗礁。我的首次觸礁讓我對女性身份產生了敏[gǎn],而我很快發現,這樣的遭遇絕不止我一個人。在這個職場中,有許許多多和我一樣懷揣理想努力奮鬥的女員工,而她們,也因為性別原因在晉升中遭遇各式各樣的打擊。我的同事蘇曉琳,工作拚命,業績傲人,卻在晉升中屢屢敗給那些不如她的男同事,而上司終於要提拔她時,還要附加一項條件——兩年內不能生育,以免影響部門業績;我的另一位搭檔童璐,在座的想必都認識她,沒錯,她曾是核磁工廠人事部的鐵腕人物,有想法有能力,可是生完孩子回到部門,發現已經沒有立足之地,她從前辛辛苦苦攢下的成績歸零。”
曉琳和童璐在走廊裏杵著,默默注視台上的吳笛。
“很多人說,生育是女性的天職,是一項崇高的責任。然而落到現實裏,卻沒人體恤這些履行天職的員工……女性在職場中想有所發展,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付出的代價更大,犧牲更多,也更艱辛。你可能會說,這是宏觀環境造成的,作為個人,我們改變不了什麼,隻能順應。我不能說你是錯的,但我希望身為女性的我們,首先能有這樣一種意識,我們的犧牲和付出,並不是我們必須背負的原罪,它是由漠視和不理解造成的,是一種赤摞裸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