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法治國,以儒治世(2 / 2)

荀卿歎道:“自然會被引導向上,知法守禮。若天下百姓都能如此……”

“會有那麼一天的!”

荀子笑道:“哪一天?”

王子淩沉吟道:“天下一統之後,文字語言擬以主導,再以法治國,以儒治世,以農治田,以商富國,以工進步,以兵強邊,以百家豐富世界促使進步,圈出一個偌大的華夏大地。”

荀卿一驚道:“好一個以儒治世,子淩可詳細道來。”

“天下歸一之後,國內自然再無戰亂,到時交通相連,官話統一,文字統一,百姓耕作,以儒學教育幼童,行政者若能實行科舉。將天下讀書之人一一考核,優者為官,良者為吏,淡弱貴賤。如此社會之根本儒家便可根深蒂固。”

荀卿頓時雙眉一跳,喃喃道:“科舉?科舉!是啊,是啊,此萬世可皆在儒家了。好一個以儒治世。子淩說的不差,孔師確實生不逢時。”

李斯與韓非對視一眼之後,頓時臉色驚駭的難以想象。科舉製度對他們來說確實太過前衛了。

王子淩再說道:“荀師勿怪,學生愚見,若能打破如今天下大亂之世,現在隻能以儒治民,卻不能以儒治國。”

“那依你之見。當以何治國?”

“學生不知,隻要能富國強兵之策都能治國。兵家雖主殺,但大亂之後可見大治,這或許就是兵家所言,置之死地而後生吧。一世之強殺。怎麼比得過累世之漸亡。”

“一統天下何其難哉!試問天下君主需何神器方能一統之?”端沐易歎道。

“神器?”王子淩笑道:“能統一者,必然是人之本惡。”

“為何如此說?”

“若想一統天下,少不了野心這東西。比如關東六國所惡之‘暴秦’。因何稱之為‘暴’,因為秦國貪婪無度,舉兵攻伐,殺戮過重,但你們也看到了。秦國如今到底是危及六國的強國,有滅諸侯之誌。即使秦國再暴殺戮再重,但隻要秦國統一了天下,令後世百姓安居樂業,成就安樂盛世,後世史書隻會將秦國之功績頌揚。而殺戮之舉乃是為了盛世之所無奈之舉,誰人複談‘暴’字?自長平之戰後,時人皆非議平原君貪婪,而致其鬱鬱而終。學生以為平原君接受上黨對趙國而言不僅無過,而且還有功!三晉未分之前。即使到了秦穆公霸業之時,尚且不能推進上黨半步,可見上黨之重要。隻是他也無可奈何長平之敗。若是站在秦國的角度去想,長平之戰可惜了秦國,未能迅速吞下趙國,以致使秦國三年舉兵累民,可偏偏就是秦國驅虎吞狼的野心,有此等野心,方能成就統一霸業。”

端沐易道:“秦王已薨,上黨已複,秦國恐怕再難得到了。”

“如今上黨雖複歸趙韓,但秦國畢竟已經掌握過上黨全郡,知曉其中地勢,誰能知道秦國退兵之前,沒有在上黨另作隱患?”

幾人分別點了點頭,顯然很讚同王子淩的話。

荀卿道:“子淩以為天下諸侯國誰有一統天下的希望?”

“荀師這個問題太考究學生了。學生自以為天下諸侯之強弱隻在國君與主將等人,國有大小強弱之別,但兵與民沒有強弱。秦國有曆來有霸君在位,若是……若是秦昭王之後再出一世明君……”

王子淩的話不言而喻了,隨即想到荀卿此時還沒開始著書,便道:“無論誰為歸一者,今後治萬世之功卻都離不開儒家教化,到那時即使國君暗弱,那也有滿朝的治國能臣,所以以荀師之學,何不著書就名,傳教萬世?”

荀卿一怔,頓時若有所思。

端沐易道:“子淩啊,今日方知你的誌向高遠。”

王子淩輕笑了一聲道:“並非我誌向高遠,我隻是就事論事,正如荀師所說,人性本惡。即使秦國最後能一統天下,但他若侵犯了我,我一樣會反抗,不讓它如意。”

荀卿道:“雖在我府邸,但也不能輕口,小心隔牆有耳!”

“是!”

荀卿舒緩了一口氣道:“今日就先到此,爾等不得外泄今日所言。”

眾人齊聲道:“學生明白!”

“子淩若是在蘭陵有何拮據之處,盡管告知老夫。老夫或許還能幫的上忙。”

“子淩多謝荀師關照!”

之後王子淩便告辭而去,而荀卿等人依舊正襟危坐,默默沉思。

端沐易道:“老師以為範子淩其人如何?”

“言語雖有鴻鵠誌,心性卻並無。”荀卿搖頭道:“短暫接觸為師也摸不準。”

李斯道:“範子淩道出以法治國,可是行法家之人?”

“非也!正如範子淩所言,當今亂世,合就一統,若想一統天下,那便是以兵家為主。而範子淩之功名也歸於兵事。妙就妙在,素聞範子淩之名,皆以戰功著名,卻不想他能道出如此一番治世之言。可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