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過啦。“把他們倆人帶著,送去公社!”張社長大手一揮道。以前他也聽到過一些風聲,說趙副社長利用下鄉知青回城名額占女知青便宜,隻是,當初派去調查就,那位女知青說沒這回事,還誇了趙副社長幾句。不過想想也是,對方都回城了,肯定不願意有這麼個汙點在身上背著吧。事情就此沒了進展。這種事,都是捉奸捉雙,沒證據說啥都白說,如今,總算是抓到現形了。幾人也沒用上手,兩人站起來,就自動跟著人群往回走了。周安和楊子恒在去路上等著大部隊過來。剛才那個回知青點的知青就是周安友情客串的,一是為了查看趙副社長的行蹤,二來,也是為了讓對方消除警惕心。一個準備去處理知青男女關係的社長,哪有時間去和和氣氣平易近人呢?
楊子恒就那樣冷冷的目光在路上站著,吳青如經過的時候,眼光一黯,低下頭去。她心裏是喜歡過楊子恒的,當初第一眼見到他的時候,她心中當時就怦怦直跳。後來她嚐試過去接近他,沒想到他冷得跟個木頭似的,一點都不解風情!
後來聽人說,他家裏一直在想辦法,想讓他回城去,他並沒有要在鄉下談對象的意④
楊子恒說這兩年他穿的衣服都這家裏寄過來的,他也沒這手藝,男知青們和他差不多,都沒這兩下子,讓他找個女知青幫忙。周安問他哪個女知青手藝好點,楊子恒當下就不說話了。周安瞬間就猜到了,“是不是王媛?”
楊子恒點了點頭。表哥和王媛說是死仇也算不上,不過不對眼也是真的。做衣服這事,也不是別的,倘是那種沒王媛不行的,又涉及大節大義的,別說低個頭,就是去跪下求她,周安也不是拉不下這個臉,但是現在還沒有到這個地步。就為一件衣服,周安還是很願意和表哥同仇敵愾的。周安扭頭找大隊裏的人打聽了一回,楊小利給他推薦的老裁縫楊立民。據說楊立民年輕的時候,在上海一家成衣鋪做過學徒,手藝非常不錯。像村裏講究一些的,比如要相親啊,成親啊,進城之類場合穿的衣服都是請他做的。他做衣服,不收錢,都是給他帶點東西,比如一包點心,一罐罐頭,一包糖之類的。等成衣做好了,拿衣服的那天,給他帶過去就成。周安拿著衣服過去了,老裁縫說料子不錯,他不要東西,這些布料看著不少,給周安做一條褲子一個褂子外,還能剩點,餘下的布料他想留下,正好給他五歲的小孫子做條褲子。周安欣然同意。他也不太懂這個,隻知道舅媽說寄過來的料子,就是一件上衣一條褲子的。他這裏東西不差就行。成品出來,周安非常滿意,衣服非常合身,不大不小,穿著也很舒適。重要的是款型既不老土,還透著那麼點時尚的感覺,關鍵是,也不打眼兒,反正不細看,感覺和別人平常穿的也沒啥區別,但是細微處,還是有些差別的,比較耐看。老裁縫給小孫子做的那條褲子他也看到了,不是整塊布裁下來的。中間有拚接的地方。但是樣式設計得非常不錯,並不顯寒酸,反而帶著一絲童趣。人才啊。周安難免跟這位楊大伯多聊了幾句。周安發現這位說起服裝來簡直了,頭頭是道的,周安雖然不太懂這行,不過審美總是有的,服裝這東西,說起來也算是大眾藝術。衣服做出來就是給人穿的。周安在服裝上也有自己的一些觀點。兩人聊得還算投機。周安也了解到了,這是一位在服裝上,有一定審美和造詣的老裁縫。不如,在楊家河大隊辦一個成衣廠?
楊家河地處平原地區,沒什麼山貨,附近也沒有河啊海啊湖啊之類的,地裏種的無非就是那幾樣東西,玉米,小麥,紅薯,和好多農村裏種的沒什麼不同。想找個有特色的土物產,還真不好找。其實做成衣的話,還是有些優勢的。首先,有楊立民這麼個老師傅鎮著,款式設計上,還是有保證的。特別是廠子開辦前期,也不需要一些特別新穎的款式去引領時尚之類的,這個對一個小廠子來說,有點遙遠。就像他做成的這件衣服一樣,隻要把一些市場上流行的款式做一些小小的改變,讓衣服更修身更好看就可以了。隻要價格便宜應該會有顧客捧場的。這位楊大伯手中的活兒還是很細致的。由他把關,品控應該有保證。二來,工人也好找。農村不比城裏,生活條件要差一些。衣服也不時興買現成的,都是買料子自己做,幾乎家家的女人都要負責縫製一家老小的衣服。當然,最主要的是,周安覺得,是時候給自己找份工作了。剛來的時候,他忙活著對付吳青如,實在是沒時間。現在吳青如走了,他總算騰出空來了。想要工作,此時所處的境況,也隻能自己創造工作機會了,還能選個可心的職位。上次的事兒,他把功勞讓給二賴子,倒不是什麼聖母心,主要是功勞也不大,分給兩人的話,估計也就是兩人每人得一個口頭表揚,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