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龍騰四海 第三十八章(1 / 3)

從禮部下衙,回到府中的崔破剛到正堂,早見李伯元已在堂中等候。

“現下曲江池中荷花盛開,最是美景,先生素好此物,今日卻不曾前往遊賞?”,緩步走進堂中,崔破微笑著開言問道。

“公子近日可曾聽說京中武將們的異動?”,李伯元卻是不接這話頭,直奔主題問道。

“哦!先生說的是武將們欲趁五年慶典之機上表請戰之事吧!此事我昨日聽駙馬爺提過,隻是昨晚飲宴回來的晚,今早又忙於國子監之事,所以倒沒給先生說。”,接過滌詩送上的茶水,崔破解釋其中緣由道。

“此事由誰策動?”

此時堂中除滌詩外也並無他人,崔破遂也不加隱諱,直言道:“還能有誰?此事依舊是由盧杞居中策應聯絡。”

“那公子又將如何應對?”,李伯元的問話一句緊跟一句。

“此次本朝三名將都讚成出兵,又有盧杞力主其事。更為關鍵的是慶典之後,隻怕是皇上也是********想打的。這等情勢下,勸也是勸不住的。駙馬爺的意思是不讓我插手此事,免得平白得罪了武將,也挽不回這事。那還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昨夜我細細尋思,也覺得這話說的極有道理,加之我這國子監一些想法還需皇上及政事堂支持,恐怕也不好硬架這個梁子,他們想打就讓他們打去吧!反正以朝廷如今的財力、軍力,縱然不能大勝,想來也不至於大敗虧輸。早打晚打也都是要打,其實某也知現在用兵時候不對,但皇上……哎!我還是先做好了這國子監之事為妥。”,自今晨巡視了國子監之後,崔侍郎現在********都在那個憧憬中的“綜合性大學”。

自去歲十餘日間平定山南東道梁崇義後,上至天子,下至普通六部小吏人人皆曰:“可戰!”,朝廷現在求戰氣氛極高,武將們現在早已是蠢蠢欲動,想象郭老令公般也搏下個繪圖淩煙閣的功勳;而文臣們現在看到朝廷與四鎮的財力、軍力對比後也是信心大增。經過馬上到來的五年慶典一激,隻怕這求戰之聲會更加高昂,侍郎大人雖知時機未必妥當,但要他明知不能成功還要如此拂逆眾意的去阻止,也不能不掂量掂量。

其實還有另一層私心在於,他也想趁此朝廷上下關注慶典及隨後戰事,無暇他顧之機,好生將國子監整頓起來,作為一個後來人,他深知此事的意義要遠比這場戰事本身大的多。而要做好國子監之事又談何容易?其間涉及到太常寺、太仆寺等諸多部門,可以說沒有政事堂及諸多衙門的配合幾乎不可能,這其中就牽扯到盧杞,因為這其中有許多部門都分屬這位相公負責,注定了他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關口。而此時,卻未嚐不可就此事來與他講講條件。

崔侍郎這邊心底大撥小算盤,李伯元嘴角扯出一絲詭異的冷笑,保持了許久的沉默後道:“自常袞當日稱病不朝,政事堂首輔之位便一直虛懸。論資曆自然是劉晏相公該頂上,無奈他隻********在財稅上。如今盧杞自去歲鼓動山南動兵、今次賣力準備慶典,再到如今的力主興兵平定四鎮,這動作頻頻的背後,分明就是衝著首輔位子去的。”

“先生說的是。”,聽聞這等分析,崔破也隻能無奈如此說道。論天子信重,自己伯父崔佑甫雖是不輸,但若論善於迎合聖意,隻怕是拍馬也難及盧杞。隻看山南出兵、五年慶典兩事,這老盧所為幾乎與天子所想無出二轍,其人也愈得李適歡心,今次若四鎮再一舉平定,做為力主其事的政事堂相公,盧杞超越崔相出任首輔,幾乎已成順理成章之事。

“本朝三大名將李晟、渾緘、馬遂。其中渾緘本是老令公昔日愛重將領;李晟門萌出身,自成一係;此次若朝廷真個決定出兵,我料那盧杞必是似山南東道之事一般,推選馬遂領軍,在此事上,公子倒是可與他講講條件,卻不易過於堅持。”,崔破雖是不明白李伯元為何會突然提到馬遂,但見他所說與自己的本來打算不謀而合,遂也點頭相應。

確定了武將們卻有借慶典之機上表請戰之後,李伯元就陷入了時不時的沉默之中,草草說完這幾句話後,他便起身自去了,侍郎大人對此倒也不以為意,隻是覺得今日的他未免有許多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