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國子監的侍郎大人此時固然是心情大好,而長安相府的盧杞相公又何嚐不是躊躇滿誌,此時的他,正在自家後花園中,邊乘著悠悠涼風,邊向對坐的佳客頻頻勸飲。
“今時大局已定,將軍北征主帥之位當無變數,本相在此預祝將軍為我朝再立功勳”,此時的盧杞心下歡喜,就連臉上那一大塊藍斑,也透出異樣的光輝。
與他對坐的正是本朝三大名將之一的馬遂,聞聽此言,手中酒盞一顫,心下雖是萬分激動,麵上倒也拿捏住了道:“多謝相公”。
隨意的揮揮手,盧杞邊為自己再斟酒釀,邊含笑道:“以將軍大才,此次率三倍於敵的大軍,錢糧也必充足,想來勝是一定的了。隻是有一點請將軍務必牢記。”
“相公請講”
“也正是因為此次朝廷大軍勝算多有,此仗將軍務必要大勝、速勝才能彰顯其功。若是戰事綿延,朝中必定群議蜂起,介時你我二人恐都逃其咎。此戰關乎國運,一旦功成,將軍這‘中興第一名將’就是穩穩當當了,本相也必定力請陛下為你繪圖淩煙閣,千秋萬代永彰其功。”
聽到繪圖淩煙閣五字,饒是馬遂極力控製,也不可避免的身子微顫,良久之後,才見他舉盞狂飲一口,而那狂熱的眼神也已越過長安,投向蒼茫北地……
…… …… …… …… ……
時光****流逝,準備幾達一年,長安百姓盼望已久的五年慶典之期終於到達,還在正日前兩天,裝飾一新的大唐帝京已是群情聳動,及至到了正日前夜,隨著金吾開禁、萬民同樂的旨意下達,京師醞釀許久的歡樂氣氛正式爆發,一盞盞花燈亮起,一個個百戲班子開演,一瓶瓶賜酒下發,百萬全身節日盛裝的升鬥小民湧上街頭,直將“火城”襯托的愈發熱鬧不堪。
“這得花多少錢?這些錢朝廷能辦多少事?”,看著朱雀大街兩側槐樹上滿滿掛起的大紅燈籠,坐在馬車中艱難前行的禮部侍郎崔大人忍不住自語了兩句道。
“好多人、好熱鬧!今年的上元節怕是也沒有這麼熱鬧吧!”,隔著車簾,滌詩興奮的低呼聲清晰的傳了進來。
“是啊!我老漢也是很久不見京城這般熱鬧了,記得還是天寶年間,安胡兒沒有叛亂的時候,長安才有這等景象,那時候哇!這朱雀大街兩邊的槐樹上不僅掛滿了燈籠,有的樹身上甚至還都圍上了各色錦緞,花燈一照,那才叫個漂亮。更不說皇城兩市這些個地方了,嘖嘖,那氣派,你這小娃娃怕是想都想不到”,接話的卻是車夫老郭頭,提及玄宗朝時的長安,他的話語中隱有無窮追憶與遺憾。
“唐人尚奢華,果不虛妄”,心底自言自語了一句,今日在國子監操勞了一天的他緩緩靠身,在車外無邊的喧嘩聲中閉目小憩。
當晚三更,侍郎大人便早早起身,梳洗畢花上老長的時間將一套禮服穿好,頂著滿天的夜色往宮城參加大朝會。
當日的大朝會那叫一個熱鬧,門下侍郎口中天下祥瑞四現,一隊隊蕃邦使節也上得朝堂拜倒稱賀,天子聖明、中興之主的稱頌不曾有一刻停息,而這種種,更使禦座上的李適滿麵紅光,大把賞賜分發,一時間整個麟德殿中可謂是其樂融融。
而整個朝會的高潮卻是盧杞率先拜倒,請天子應百官之請、萬民之願,發兵征討河北四鎮。這一進言引得滿朝應和,最終李適順天應人,詔令左金吾大將軍馬遂總領神策全部並南方諸道及河東駐軍四十萬擇日進發,專司討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