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本是皇帝的宮內奴仆,不能參與國家大政。但明朝自永樂時就開始起用宦官,特別是到天啟時,將太監放出宮,置於軍隊之中,命他們監視各級將領的一言一行,凡軍情必請示他們而後行,名曰監軍,高起潛即是其中之一。
崇禎即位後,雖然鎮壓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因為朝廷已經完全被文官集團把持,他這個皇帝就像個瞎子和聾子,所以他不得不重新重用太監來與文官集團抗衡,繼續指派太監監軍。
正是由於監軍太監在軍中有著這樣大的權柄,下級軍官無不巴結,吳襄自然也不例外,他讓吳三桂拜高起潛為義父。這在當時並不是什麼大事,魏忠賢當政的時候,朝中那些趨炎附勢的大臣們不是魏忠賢的兒子就是他的孫子。
當然,現在魏忠賢被打倒了,太監們也不可能明目張膽了,但是收一兩個像吳三桂這樣的年輕的將門之後,卻是無關痛癢的。
在吳三桂隻有幾歲的時候,吳襄就對他進行騎射訓練,這種訓練,如同做功課一樣,每天手不離箭,身不離鞍。加上吳襄善養馬,在馬匹的選擇和騎術方麵,都能給他以指導。吳三桂很聰穎,學習很用心,也頗刻苦,騎射進步很快。所以在吳襄的授意下,吳三桂很能討得監軍太監高起潛的歡心,因此平日裏高起潛對這個義子也還算十分照顧。
“調回關內去能幹什麼?”吳三桂有些不解,他在遼東,隻要和建虜打上幾仗,就有機會積累軍功,不難升遷。
吳襄自然知道他的想法,遂道:“如今陝西一帶亂民四起,你去剿匪,換取軍功也不難,甚至比在遼東還要容易一些,畢竟那些流民要比建虜容易對付的多,而且還不用擔心會遭到祖大壽的毒手!”
“孩兒不想去!”在吳三桂看來,現在的農民起義還沒有成氣候,如今的闖王還是高迎祥,李自成也隻是剛剛造反,張獻忠還窩在米脂沒什麼動靜,這些流寇的實力還遠沒到席卷中原的地步。
所以即使剿匪要比打建虜容易的多,吳三桂也不想陷入農民起義的漩渦之中,因為他知道隻要崇禎在位一天,他那些心血來潮一般的政策隻會讓農民起義的火焰越燒越旺。就算殺了李自成,還會有王自成出現,殺了張獻忠,也還是會有馬獻忠出現。
吳襄仿佛沒有聽到兒子的反對聲,隻是擺擺手道:“我隻是先提一提,因為就算真的要把你調回關內去,恐怕也不會是一時半刻能做到的,眼下建虜大軍壓境,無論如何也要等到這一次戰事完結之後,你才有機會調動。所以,你在這寧遠城中倒不妨表現得囂張跋扈一些,像毆打李財林這樣的事情,不妨多做幾件,反正記住不要給人留下太精明的印象,希望可以暫時蒙蔽一下祖大壽!”
“孩兒記下了!”吳三桂點了點頭,心中對吳襄的這番話多少有些感動,吳襄能說出這一番話來,說明他確確實實很關心自己。
“既然你已經長大成人,今後家中的一切大小事務就由你來做主,我會交待下去的!希望在你的手中,我們吳家能夠繼續發揚光大!”
說出這番話之後,吳襄顯得有些疲憊,但是同時又有些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