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首個俘虜(1 / 2)

吳三桂他們一直衝出去二三十裏才停下來。

“這是哪裏?”吳三桂打量著四周的地形問道。

吳雙道:“二少爺,這裏是沙河兒堡,偏離皇太極的行軍路線大約四十裏。”

沙河兒堡是邊線的二十二座堡城之一,是保衛邊防線的主要軍事機構,可是,吳三桂放眼望去,卻發現沙河兒堡內連一個人影都沒有,看那荒僻的模樣,竟似已經有很久都不曾有人在此出現。

吳三桂皺著眉頭道:“這沙河兒堡內不是應該設有總旗、小旗及台丁的嗎?怎麼連一個鬼都不見?”

吳全上前解釋道:“很可能是當初皇太極繞道殺到內蒙去的時候就已經逃走了。”

“難道上麵就沒有人管?任由這關防空著?”

吳雙和吳全均露出苦笑,吳全道:“如今大明的重兵一路集中在寧錦防線上防備建虜,一路在西北防著蒙古,剩餘的全部都被陝西的流民叛逆拖著。誰還管的著這麼一個小小的沙河兒堡?事實上除了上述的三個處之外,各地兵備皆不足三成,而這三成也幾乎全部都是老弱病殘。”

這麼一說,吳三桂也就恍然了,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之後,創立了世兵製,把全國的軍隊編入各地衛所之中,按人頭分給田地實行屯田養軍,這樣一來既解決了軍隊的糧餉供給,又保衛了地方,世兵製在初期的確發揮了重要作用,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世兵製的弊端就逐漸暴露出來,一些軍官肆意侵占田產,把衛所的公有資源據為私有,處於底層的軍戶逐漸淪為各級軍官盤剝的奴隸——吳三桂家的那十幾處莊園就是這麼得來的。

因為不堪忍受各級軍官的層層盤剝,越來越多的軍戶選擇了逃亡,到了嘉靖年間,各地衛所兵員的缺額已經高達七成以上,剩下沒逃跑的三成也大多是老弱病殘,不堪一戰。

吳全掃了身後的隊伍一眼,請示道:“二少爺,這一路衝出來,大家也都累了,是不是先在這沙河兒堡歇息一會兒?”

吳三桂點點頭道:“就在這裏休息片刻,然後派幾個斥候去探探,看附近有沒有村莊可以補給!”

“是,二少爺!”

吳三桂原本也沒打算將這一千騎兵派上太大的用場,所以每人每騎隻帶了三天的幹糧,這也是為了給那些騎兵一個錯覺,讓他們以為這一次出來執行任務大概也就需要三天。而他的兩百家丁攜帶的幹糧就更少了,因為他們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兩三個地雷。這地雷雖然經過老趙的改良,但是每一個仍然有七八斤重。如果不及時的補給,不要說人吃不消,就連家丁騎的那些馬匹也會累垮。

吳全轉身,突然大喝一聲道:“聽我口令,全體下馬,原地休息!”

兩百家丁齊刷刷地下馬,一個個牽著戰馬在草地上排成了整齊的行軍隊列。

而後麵的那九百九十八騎中除了少數幾個動作還算整齊外,一個個全都是懶懶散散地模樣,有的則幹脆是從馬上滾下來,直接躺倒在地上,仿佛死了一般。

吳三桂冷眼旁觀,他對這些騎兵並沒有抱任何希望,無非就是準備拿他們當炮灰使,即使這些炮灰之中還能成長出幾個可造之才,對吳三桂而言,也隻是意外的收獲,如果這些人全是廢柴,那就拿他們充當引誘建虜進入地雷陣的誘餌!

所以他根本連訓斥都懶得訓斥!

這時候,吳全大聲喊道:“吳十一!”

兩百家丁一共分成二十小隊,每隊十人,領隊的分別從吳一到吳十九,剩餘一個小隊由吳雙兼領。這吳十一就是第十一小隊的隊長。

吳十一大概隻有二十左右,嘴唇上才剛剛長出短短的胡須,他一路小跑過來:“到!”

吳全下達命令道:“帶第十一小隊出發,看看附近有沒有村莊可以補給!一有發現立即回報!”

吳十一領命,帶著九名手下重新跨上馬背,絕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