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2章 朝鮮國王(1 / 2)

十月的朝鮮,早晨的天氣陰濕而透著寒意。

此時,宋進計正沿著大同江緩緩向東南而行,沿途的農田已基本收割完畢,隻剩下大跺大跺的稻捆堆積在田間地頭,等待著裝運到打穀場去。

宋進計算了算路程,距離平壤府大概已經剩下不到百裏了。

不過他並沒有盡快趕到平壤的念頭,反而放慢了速度,仔細的觀看著沿途的景致。宋進計雖然也是武將,但是卻儼然成為破虜軍第一謀臣,他深知吳三桂的意圖,知道早晚有一天這朝鮮會成為破虜軍的囊中之物,所以盡量的看清楚沿途的地形、水文和交通就顯得非常的必要。

所以,一路上不論是經過清川江還是妙香山,宋進計都會仔細停留駐足,並在緊要處繪製地圖,以防將來之需。

大同江發源於鹹鏡南道的狼林山脈,先後流經平安南道、平壤,在南埔附近彙入西朝鮮灣,最後注入浩瀚的黃海。在唐朝的時候,曾經是大唐和新羅國的國界。

宋進計發覺,如果從朝鮮北部,乘船順大同江而下的話,大約隻要一夜的時間即可抵達平壤城。如果有朝一日破虜軍要奪取平壤城,那麼走水路是個不錯的選擇。

前麵不遠處,有一處關隘,零星的幾個守衛正在翹首以待,其中一人穿著類似於大明官服的衣服,遠遠的看到宋進計,立即滿麵笑容地迎了上來道:“下官金泰明,奉命在此等候大明天朝使者!”

這一路上行來,因為宋進計的速度並不快,所以早有沿途的朝鮮官吏將他的行蹤通報上去,故而金泰明才會在此迎接。

宋進計也不想表現的太過倨傲,遂下馬拱手道:“有勞金大人相迎!”

“不敢,不敢!”金泰明謙遜地道,“此次大王聽說大明派來使者,非常高興,從昨晚開始就一直在等候天使的到來!”

宋進計道:“貴國國王如此禮遇,實在是讓宋某汗顏!”

兩個人又互相謙虛了一陣之後,才緩緩地向著平壤城的方向而去。

經過這一路的交談,宋進計才知道眼前這位金泰明的父親居然是參加過當年薩爾滸之戰的朝鮮仆從軍副元帥金景瑞。明軍戰敗後,朝鮮軍也被迫投降建虜,金景瑞和他的另一個兒子金泰賢如今仍然被羈押在建虜的老巢盛京。

所以,金泰明自然不會對建虜有什麼好感,朝鮮國王李倧派他來原本就有向大明示好的意圖。

抵達平壤城下的時候,又有諸多朝鮮官員在城門口迎接,這多少也讓宋進計這個考不中舉人的秀才極為自豪。

這些官員主要都是朝鮮國內的主戰派,比如弘文館校理尹集、修撰吳達濟和台諫官洪翼漢等,這三個人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和宋進計言談甚歡。

可想而知,如果換了吳雙或者吳全來的話,聽到這朝鮮官吏滿嘴的之乎者也,隻怕要鬱悶死。

在隆重的歡迎儀式之後,宋進計終於見到了朝鮮國王李倧。

這李倧大約三十五六歲的樣子,長得倒是眉清目秀,但是臉上卻明顯的帶著一絲疲倦的神情,鬢角也已經有了一絲白發。即使在見到宋進計之後,滿麵的笑容也掩蓋不住他那仿佛已經滲入骨髓的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