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絨的暖和。京城沒有山擋著,比縣城裏凍呢。”
哦哦哦,那太容易了。“都給你攢著。還有羊毛,冬閑都在家待著呢,莊戶人家都人紡線,回頭紡好了給你們送過去。”那個毛衣織起來貼身穿著,外麵再套一層皮子,大冬天的在外麵都冒汗。
“你們用不上,給府裏的下人用也是好的。”
用,咋不用呢。
這大齊的京城跟清朝的京城它還真不是一個冷法兒。
這邊兒沒火炕,連火牆都很少。都是用炭取暖或是硬抗著,所以別看外麵溫度比清朝的京城高,但體感是真冷。
偏王府裏那個建築風格吧,真弄個火炕出來,就有點兒不倫不類了。楚然跟肖璵都有點兒強迫症,別別扭扭的大雜燴似的,還真受不了。全靠炭的話,好像又不太安全。
所以還是穿得暖一點兒最好。屋子裏再放上火晶石,綠植多放上些,就挺好的了。
尤其現在明明有細棉布了,特別是王府裏都用的是上好的貢品,特別軟,可這時候的人就沒有保暖內衣的概念,富貴人家甚至還都不愛用棉的,更喜歡用綢緞的。那玩意兒冬天真沒有保暖內衣暖和。
保暖內衣加上貼身羊絨毛衣再加羽絨外套,完美。
這會兒的衣服可都沒有偷工減料的,是真材實料呢。
兩口子也沒急著回京城,肖璵跟楚爹研究農莊的具體規劃去了,要再看看魚塘養什麼魚,山上還能不能再套種些藥材,田地裏還能不能套著種些糧食啥的。楚娘當天就讓人去抓鴨子大鵝回家殺,然後帶著莊子上的媳婦子挑細絨毛,教她們怎麼挑,怎麼清洗晾曬。還殺了兩隻羊,剪了羊毛清洗。把那幾個媳婦子給心疼得,好好的羊皮都給糟踐了。羊毛都剪了,光剩下皮子怎麼用?再蓄上棉花裏子嗎?那不是脫了褲子放屁?
算了算了,地主老爺,有錢人家就是吃飽了閑的,愛咋折騰咋折騰吧,咱隻聽吆喝,讓幹啥幹啥唄。
等羊湯熬好了,一家分了一大盆湯,一盤子羊肉,一大盆二合麵的餅子回家的時候,就啥抱怨都沒有了,巴不得天天都有這些沒啥用的活兒幹才好呢。一點兒不累,還有好吃的,神仙一樣的日子好嘛。
在莊子上待了五天,走的時候,帶著一堆肉,還有兩大車壓得實實的鴨絨鵝絨和羊毛線。還有一隻小淘氣猴孩子寧馨。
回到府裏,也該收收心了,楚然帶著早晚練功,她爹帶著親自教琴書畫和算賬管家。這樣的時代背景,可以不精,但是得會。還有該背的書也得背,該學的道理和為人處事得學。這些在莊子上能學到,在宮裏更能學到,但也要背書,查缺補漏的。
楚然讓管家給找了細棉布來,給一家三口做了保暖內衣,穿上感覺相當不錯。又給楚爹楚娘做了送去。宮裏老太後和皇上皇後還有姝儀公主都給做了,穿不穿的就隨意了。這些都是她親手做的。
還有毛衣和羽絨衣,她想自己做的。但是吧,這東西有人幫忙更快嘛,特別是羽絨,蓄那個真挺麻煩的。就讓府裏的針線上人幫忙唄。然後人家一看就明白是怎麼回事兒了。給進王府做針線上人的,那手都是最巧不過的。明白王妃想幹啥之後,人家直接就給改良了。那羽絨衣做得,又薄又暖又漂亮,裏子用細棉布保上,外麵再用錦鍛做麵,比棉襖輕薄許多,還暖和。外麵不披鬥篷一點兒都不冷的。
毛衣就更是了,在看過了最基本的平針之後,人家很快就悟出來種種花式織法。在楚然提了一句染色之後,就更了不得了。好家夥,恨不能織出一個世界來,花鳥魚蟲的,累死她也學不明白人家是怎麼弄出來的。
因著這毛線,府裏的針線上人,連著下人仆婦丫鬟,都興起了一股子織毛衣熱。楚然帶回來那麼些線呢,皇莊上養的羊更多,都不用肖璵去說,她自己跟皇後說一聲,沒幾天就給送來一大堆毛線來。她也慣著府裏的下人,想織就織唄,可著質量差的線練練手,到時候誰的手藝練得最好,再用好線織。一個個的,找不到好木材做織針的,隨便折了什麼樹材,磨一磨也能湊合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