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學子生涯 奮鬥歲月(1 / 2)

他叫林銳,出生於豫東平原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下麵有一個小他兩歲的弟弟名叫林立。父親像許多那個年代過來的人一樣,兄弟眾多,脾氣暴躁,可能是動亂年代後遺症。而他的母親則是脾氣較好,遇事非常能忍耐,但這種忍耐不是一味的委曲求全而是中國母親身上那種賢妻良母式的美德。林銳生活在這個家庭中,從小感覺十分滿足,對未來充滿了自己的憧憬之情。

但是,有些事情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變化著,當他的弟弟出生之後,他的地位在家中、在父母眼裏一落千丈。不再有誰對他的讚美之詞,更多的是父親對他責罵,毒打。當他慢慢懂事之後,感覺生命就是一段沒有盡頭的黑暗之路,自己的生命幾時才到盡頭。有一次,父親讓林銳與弟弟去二伯家幫忙幹點農活,結果孩子們都有貪玩的個性使他們沒有去給二伯家幫忙而是跑去了鄰近的三伯家的地裏幫他刨起了紅薯。他和弟弟這一刨,直到天黑透了,才慢悠悠地回到了家。這時父親已經很著急了,他們剛到家,父親就一臉陰森地問他們:“下午去哪裏玩去了?我不是叫你們去二伯家幫忙嗎?”林銳理直氣壯地說:“我們去了,隻是二伯家地裏幹活的人很多,用不到我們,我們就去給旁邊三伯家幫忙了。”我叫你們去三伯家了嗎,還這麼黑才回來。”父親怒氣衝衝地說,“到哪家不是幫忙啊。”林銳一邊不服氣地說,一邊出了門。“你個小兔崽子,竟敢給我臉子看,說話還那麼陰毒。”一邊罵著,一邊跑出門來,追上林銳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毒打。父親在院子裏攆著林銳,一腳下去,他就倒下去,站起來,一腳下去。就這樣,父親和他在院子裏畫著圈。父親打累之後,還氣急敗壞地說:“看你以後還敢不敢給我頂嘴。”林銳跑回自己的房間,眼淚不住的從兩頰流下,他在筆記本上,顫抖著手寫道:我什麼時候長大,讓父親看看我的能力,讓他永遠也管不了我。不一會兒,母親端著飯來了,一邊走,一邊說:“你也就是沒有眼色,今天你爸爸去你二伯家借錢,說你們去給他幫忙了,誰知道你們去了三伯家。”林銳對母親說:“我知道了,媽媽你先出去吧,我一會就吃。”“那我先走了,記住別忘了吃飯。”母親說著,走出了房門。

這樣的事情在林銳的童年是家常便飯,他時常想在心底引燃自己心中隨時要爆發的小火山。時運不濟,命運多舛,林銳小學剛上了一年,他就得了一場大病,不知是不是怨氣積胸而成。父母陪他治了一年的病,表麵上對他百依百順,可是他常常在半夜裏,躺在病床上聽到父母的哀聲歎氣,與他們對自己這個孩子的無奈之情。

經過一年的治療,林銳的病好了,可是他本來上學就晚的弊端又加上了一年。小學裏,林銳學習很努力,成績一直是班上的前三名,這也與他父親的軍事化管理有關。小學的時光對林銳來說是快樂的,也是短暫的。不要埋怨人生苦短,因為那是你人生快樂的體驗。

轉眼之間,林銳進入了中學,在中學裏他的性格變了,變得越來越內向。見了老師也不打招呼,平時就是和一幫狐朋狗友在外麵逃學不想進班。這時,與小學的生活早已完全不同,學校要求同學住校,而林銳也可以離家更多的時間,去擺脫自卑的困擾。有一次,林銳和朋友去城裏上網,他們在回來的路上因為瑣事與別人發生了衝突,林銳順手打了幾拳。結果,該走黴運,就這幾拳就被所長的外甥送進了看守所。父親聽到這件事情之後火冒三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從看守所裏弄了出來。

林銳在父親的帶領下,心驚膽戰地回到了家。父親沒有打他,而是語重心長對他說:“你又不會說話,又沒有眼色,平時就知道在家裏看電視或是躺在床上拿著一本破書在哪裏研究,你隻有一條出路就是考上大學,進入大學學得一技之長,你才能娶個老婆,養家糊口啊,不要再為哪些不切實際的東西浪費心血了,也不要招惹是非了,好嗎?”林銳點了點頭,站在那裏沒有說話。這件事之後,林銳回到了學校,他像變了個人似的努力學習,在這段艱難的時光裏陪伴他的就是一本同學哥哥的《三國演義》。每每在自己苦悶時,他總是拿書中說呂布戰敗後的詩句“兵家勝敗乃常事,卷甲重來未可知。”來鼓勵失落無助時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