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麵其實有很多問題,最簡單的就是,曹家李家都是康熙的親信,職位是世襲,當地的官員誰敢管?
不僅僅如此,曹李兩家,留下了一大堆的糊塗賬,在戶部欠了一大堆銀子。
康熙在的時候,這些欠條就是一張紙。可惜康熙不在了,曹寅早已經去世。人走茶涼,兩家欠下的錢,總得還吧?
曹家欠得最多,胤禛把這件事交給了怡親王,讓他去找曹寅過繼來的兒子曹頫還錢。
曹頫說起來挺倒黴的,被康熙拎來做了曹寅的嗣子,他卻不是曹寅,康熙對他沒有那麼深的感情,不過是念在曹寅的份上,讓曹家繼續做了江寧織造。
康熙一去,胤禛對曹家就更沒感情了,念著當年隨著康熙下江南,曹家招待過他。
怡親王在其中替曹家說了不少好話,胤禛沒有逼迫太過,允許曹頫去籌錢,慢慢還了就好。
蘇培在旁邊一聽,艾瑪曹雪芹家啊,熱血頓時上湧,想要幫助一把,待他一看那些清單以及欠條,頓時啞了火。
曹家居然欠了三百多萬兩銀子!
莫非曹家真是白玉為堂金作馬?
三百多萬兩銀子,是什麼概念呢?
蘇培看過戶部尚書哭窮的折子,康熙駕崩後,國庫留下來的銀子,僅僅隻有七百五十萬兩。
曹家欠了快有全大清大半個國庫的錢。
他在後世時,看到許多說法,曹家虧空的最主要原因,是康熙當年南巡,曹家幾次接駕花了大價錢。
這點蘇培承認,康熙更清楚,所以曹寅在戶部借了十萬兩銀子去做銅生意,最後虧了,康熙隻當這件事沒發生。
不提其他買賣,單單布料方麵,曹家經營了幾十年,不用交稅一本萬利的買賣,難道曹家賺的錢,還不夠接待康熙五次?
曹頫的一年俸祿,不算各種冰敬炭敬等補貼,大約在一萬兩白銀左右,閩浙總督也不過這個俸祿而已。
至於蘇培自己,一年明麵上的月例,不過八兩銀子,加上補貼些米,公費製錢,就是績效獎金,差不多有一兩左右。
還有打賞方麵,胤禛對外規定,蘇培的一個月賞銀不能超過三兩。不過胤禛自己除外,不受此條規矩限製,否則蘇培會掀桌子。
看看自己的那點工資,再看看曹家,蘇培的那腔熱血,很快就冷卻了。
“茄子竟要幾十雞來配”,他在大清最高領導人身邊這麼多年,跟劉姥姥一樣,沒見過如此陣仗與世麵。
胤禛吃茄子就吃茄子,吃雞就吃雞,從沒有拿幾十雞來配茄子。
盛極而衰,曹家富貴過頭了。
胤禛一邊罵曹頫,一邊煩惱起自己的兒子。
弘曆弘晝不過十多歲,哥倆現在還小,一起住在毓慶宮,每天在苦哈哈讀書。
弘時已經成親,胤禛對他雖然失望,卻沒有放棄這個兒子,擔心他當不好差,請了先生來,單獨教他讀書。
弘時書讀得好不好另說,卻很有自己的主見,慈悲為懷,總認為胤禛對幾個叔叔太過份。
比如,功勳顯赫的十四,怎麼能安排他去守陵?
十四熟悉青海西藏事務,青海慕容複反了,居然不啟用十四前去打仗,卻讓年羹堯去了,還不是年貴妃吹了枕頭風。
胤禛根本就是獨寵年貴妃,自己的生母李氏生了好幾個兒子,卻隻被封為了齊妃。
而年氏年紀輕輕,進府的時間晚不說,雖然生了那麼多,如今跟前隻養活了一個福惠,她的份位,憑什麼能在李氏之上?
弘時看到福惠,總是目光陰森,福惠福惠,總要有那個本事長大,才能有福有惠。▓本▓作▓品▓由提▓供▓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