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對歐政策之幹打雷不下雨(2 / 3)

於是乎,軍部根據殖民地特許狀提出了軍方的特許狀請求。按照軍方的要求,駐紮在海外的帝國軍隊將頒發特許狀,允許當地駐軍有配合當地殖民地總督府進行開戰、停戰等權利。

但是內閣對此遲遲不表態,理由就是給軍隊頒發特許狀太過敏感,擔心影響國家安全。

對此,最終拖延了一年多時間,最後由皇帝頒發特許狀,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為由,授權海外駐軍可以自行決定是否配合當地殖民地總督府的決定,允許“先斬後奏”,即所謂的戰爭延遲特別法案。

有了該法案的特別授權之後,中華帝國各個殖民地當局可以跟當地駐軍進行密切配合,積極擴張帝國的殖民地領土和勢力範圍,令中華帝國更加強大。

中華帝國的每一項法案都牽動著全世界各國的神經,尤其是特許狀和特別戰爭延遲通報法案的頒布,直接撞擊到了他們的心窩上。

相比較而言,在殖民地問題上,中華帝國中央政府不是很了解地方情況,判斷亦不準確,往往在博弈中讓其他國家占便宜。如今這些問題交給地方處理後,比起中央政府來說,地方殖民政府的擴張野心更加強烈,會讓附近其他勢力難受,想要再占便宜就很困難了。

當然,中華帝國的殖民地基本上都遠離歐洲,因此殖民地問題上跟歐洲大多數國家都不發生衝突。

但是,當中華帝國在懷特島成立遠征軍參謀本部時,歐洲各國都嚇壞了,因為他們臥榻之側呆著一隻隨時會跳起來咬人的老虎。

幾家歡喜幾家愁,對於荷蘭來說,中華帝國似乎就盯上他們國家了,每每在歐洲的動作都是針對他們國家,令他們的海陸軍每天都在枕戈待旦。

歐洲的軍事觀察員們受限於這個時代的通信落後,對於荷蘭的前景發展無法向鄧浩楠那樣知之甚詳,因此他們都不理解中華帝國為何放著歐洲其他弱國不去欺負偏偏去欺負強國荷蘭!

高興的自然是英國了,第一次英荷戰爭中,英國聽取中華帝國的建議對荷蘭采取封鎖戰術,使其弱勢的海軍戰勝了強勢的荷蘭海軍,並分得了相當大的戰爭利益。

如今,中華帝國擺明車馬再次準備對荷蘭動武,英國自然不會放棄這個趁火打劫並分一杯羹的機會。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公元1653年5月6日爆發的第二次英荷戰爭讓歐洲各國政要和軍事專家們都傻了眼。

隨著中華帝國遠征軍參謀本部的成立,中華帝國強化了在歐洲的軍事力量,陸軍向懷特島增兵兩個整編步兵師,空軍派遣了六個飛行中隊的三十六搜飛艇以及大量的偵查熱氣球。海軍最為強勢,擴建了懷特島海軍基地,作為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大西洋艦隊的駐地,並在英國皇家海軍樸茨茅斯軍港附近霸占了相當大的一塊地皮作為備用海軍基地,方便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臨時住泊。

對此,英國海軍雖然抗議,但是倫敦的政客們都選擇了默許,因為他們正巴不得中華帝國同荷蘭開戰。

荷蘭都緊張到了極點,因為在荷蘭政府的眼中,中華帝國的這番舉動正如外界所猜測的那樣是針對荷蘭來的。為此,荷蘭政府斥巨資在圍著荷蘭低地修建了長達七十公裏的陸防、海岸要塞防禦體係,部署超過一千門威斯敏特改型要塞炮。(曆史上,荷蘭修建這個要塞體係的時候是為了防範強大的法國入侵的,但是沒有建成便被法國給滅了。)

該軍事防禦係統針對性極強,就是防止中華帝國海陸軍攻擊荷蘭本土的。當然,為了對付中華帝國的空軍飛艇,荷蘭政府同樣斥巨資研發飛艇。但是由於歐洲化學技術落後,中華帝國對氫氣的工業製取極度保密使得荷蘭當局無法獲得飛艇的真正內充氣體從而無法建造飛艇。不過,熱氣球的原理還是難不倒荷蘭專家的。很快,荷蘭人試驗並升空偵查熱氣球。

不過,荷蘭人的熱氣球始終無法跟中華帝國的飛艇相比。因此荷蘭陸軍花錢研製大口徑對空火槍,該火槍對空射程高達一千米,迫使中華帝國的飛艇無法在低於一千米的空域進行投彈行動。而超過五百米以上的投彈命中精確率就很低了,超過一千米後,誤差太大基本上很難炸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