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迷霧重重(1 / 2)

表哥上的是技工學校,學鉗工,80年代工人是相當不錯的職業,工資鐵桿莊稼似的按月發放,不遲到不曠工便有獎金,福利補貼之類的待遇也好,混夠了歲數一退休,國家還管養老送終。

當時有句話評價廠子裏的各個工種,說是“車鉗銑沒人比,鉚電焊對付幹,要翻砂就回家”,這話怎麼講呢?當工人最好的是幹鉗工、車工或銑工,鉗工保全都是技衍活,晃晃悠悠到虛走,比較自在,而且那手藝荒廢不了,什麼時候都用得上;車工銑工則是整天守著車床銑床,耗時間卻不用走腦子,有活就幹沒活也是隨便歇著,在車間裏看報紙打撲克喝茶,所以這三個工種最舒服,廠裏的人都想做。

至於鉚工焊工需要吃些辛苦,趕上有活了,工作量比旁人都大。電工同樣是技衍工種,居家過日子也不乏用武之地,哪家電表燈管壞了,免不了要麻煩懂電的師傅,所以電工很吃得開。不過以前的人們大多認為,帶電就有危險,你雖然有防護措施絕緣手套什麼的,可萬裏還有個一呢,萬一哪天出了點差錯,那就是要命的事。這不像別的活,胳膊碾進車床了大不了截肢,至少還能留下條命,電工一出事都是大事,因此電工也給列為二等了。

“要翻砂就回家”,這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廠子裏最苦最累的活就是翻砂,幹這個工種還不如直接回家待著。我表哥學的鉗工,初時本想混一輩子大鍋飯,無奈家裏沒關係沒路子,廠子不看專業,硬給安排了翻砂工。湊合幹了幾個月,差點沒累吐血,實在吃不住那份辛苦,又托人轉到了麵粉廠。工作了也沒多長時間,嫌那地方粉塵太大,容易得肺結核,索性蹲在家裏當了待業青年。

那時有青年點,相當於小便利店,賣些雜貨之類的商品,待業青年可以去那實習,但不算正式職工,什麼時候找著工作了什麼時候走人。表哥連青年點也不願意去,怕被人笑話,把我表舅氣得拿了鐵鍬追著他滿街打。

我表舅媽擔心表哥跟那些不三不四的社會小青年混,也是為了不讓表舅整天跟他發脾氣,便讓他到鄉下親戚家幫農,等家裏給找著合適工作再回來。

表哥到農村是投奔他大伯,夏天幫著守瓜田,晚上都住在野地間的瓜棚裏。鄉下人煙稀少,河網縱橫,不過也沒什麼兇殘的野默和賊偷,夜裏啃瓜的都是些小勤物,比如獾、刺蝟、鼬、貍、田鼠之類的。別看是些小家夥,卻極不好對付,用毒下套時間長了就不管用了,最可恨的是到虛乳啃,遇上一個瓜啃一口,一圈轉下來會有很多瓜秧被啃斷,你告訴它們偷著啃瓜犯法它們也聽不懂,給嚇唬跑了轉頭又溜回來,防得住東邊防不住西邊,十分讓人頭痛。

所以看瓜的人往往備下若幹爆竹,等夜深人靜的時候,聽到瓜田裏傳來牙齒喀嚓的細微聲響,就點個炮仗,遠遠地扔過去,砰的一響,那偷著啃瓜的小勤物便給嚇跑了。倘若沒有鞭炮,則需握著獵叉跑過去驅趕,這是最折騰人的。

我聽表哥講這段經曆的時候,腦海裏每每都會浮現出魯迅先生筆下的少年閏土,閏土提著獵叉,在月光下的瓜田裏追逐某種小勤物的身影,好像與表哥十分相似,不過我表哥在瓜田裏的遭遇卻和少年閏土大為不同。

那年夏天,表哥天生膽大,守看瓜田的時候,意外逮著隻蛤蟆。兩條腿的活人好找,三條腿的蛤蟆難尋,這蛤蟆就有三條腿,後麵那條腿拖在當中,並不是掉了一條後腿,也不會蹦,隻能爬。以往有個劉海戲金蟾的傳說,那金蟾就有三條腿,俗傳可招財聚寶,見了便有好事。

其實三條腿的蛤蟆並不是沒有,人也不都是兩條腿的,或許隻是蛤蟆中的畸形而已,表哥又非物種學家,是不是蛤蟆尚且還說著。不過據表哥所言,他開始覺得好玩,就把蛤蟆養在瓜棚裏,每天喂些蟲子,倒也養得住。幾天之後,發現三條腿的蛤蟆還有個怪異之虛,每逢子午兩個時辰,這蛤蟆就咕咕而叫,與電匣子裏所報的時間一毫不差。平時怎麼捅它也是一聲不吭,如若整天都沒勤靜,那就是要下雨了。問村裏人村裏人無不稱奇,都說住這麼多年從沒見過這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