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1 / 3)

後把遺體捐給醫學院,給學生們帶來最後一課的細胞生物學徐景教授,就跟那些照本宣科的老師不一樣。當年講細胞內外物質轉運章節,為了讓學生形象記憶,他甚至親手製作了動畫,她至今都記得那些代表轉運蛋白的彩色小圓圈移動的樣子。

忽然她慶幸自己堅持來上這節課。

解剖台上那些冷卻的、凝固的傷痛和惡意,需要替換成認真向上、朝氣蓬勃的正麵能量,才能支持她繼續前行。

“我們來學習神經解剖學。曾經我們以為主宰精神和思想的是神靈、是心髒,直到後來的科學家發現了這些灰色細胞——”她指著ppt上的彩圖,剖麵上展示出了顱骨、大腦、小腦、腦幹以及向下延伸的脊髓。

“它才是我們思想的器官,是‘心理意識’的物質基礎,作為人體這個複雜精巧生理係統的最高指揮,讓我們有了心跳,能夠呼吸、飲食,自由行動,實現更大的夢想——”

學生們被她的聲音帶入情景,緊緊盯著圖片與模型,也許之後他們會被十二對腦神經折磨得寢食難安,會因為背誦各種解剖學標誌的起止穿行支配範圍苦不堪言……但至少此刻,因為解語的開場白,他們充滿了對這一神奇係統的好奇與求知欲。

而此刻有的人,明明跟他們同齡,有著大好青春和前途,卻殘破不堪的躺在冰冷的解剖台上,永遠的失去了這個美麗的器官。

神經解剖學,聽名字是形態學,但內容也包含功能學,理解和背誦都不輕鬆,向來也是醫學院“名補”之一,像卓越班這樣的尖子生也不敢小看,早早開始預習,盡管如此,一旦到拗口難記的知識點就不免發懵,但在解語由淺入深的講解中,他們預習時遇到的難點統統變得簡單起來,跟著她的思路,眾人更多的不是感歎知識點太多太難背,而是為神經係統這一精巧結構而讚歎,迫不及待想要學習更多,不光為了考試,為了將來的工作,也是作為一個人,想要了解更多主宰著自己一舉一動的原理:自己的每個動作是怎麼完成,無形的神經衝動怎麼產生,如何自上而下、準確的傳達到有形的肌肉……

一堂課上完,眾人意猶未盡,都沒有聽過癮。

“方師姐,下堂課還是你來講嗎?”

“我盡量爭取。”解語有些不好意思,法科中心的工作未必能剛好卡在不上課的空當,萬一有衝突……雖然他們說完全可以自習,但這不同於考四六級,畢竟不是光靠埋頭背單詞刷題就能過關的。

“對了方師姐,”有個學生壓低聲音,小心翼翼的問,“‘塗鴉大師’那個無頭案,是不是你們正在查?”

其他人都眼睛發亮。

解語一愣,想不到上午在解剖台的發現,短短幾小時,已經傳開了,盡管邵暉說過,當時在場都是專案成員,但人是最不可靠的,總有一萬種方式走漏消息。

第9章

也不怪他們好奇,一來這案子就發生在本市大學城,搞不好他們之前去城西逛街聚餐的時候還跟死者或凶手擦肩而過;再來死者跟他們年紀相仿,大三學生,努力上進,一心想著考研,父母含辛茹苦養大,還沒畢業就香消玉殞,孤零零結束在小小租屋裏,如何能不感同身受?

更何況,死狀竟是如此慘烈,隻怕超過他們看的不少小說電影,簡直讓人毛骨悚然,懷疑整件事的真實性。凶手還不知身在何處,可能已經逃竄到天涯海角,也可能就潛伏在某個附近的角落,更是讓人驚心。

“你們知道,我不能回答任何相關的問題。”解語淡淡的說。跟剛才講課時努力調動大家的求知欲、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相比,又是另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