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那時候,皇朝各地的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畢生的追求也莫過於吃飽這般最簡單的心願了。然而後來,良種得以培育了好些出來,《農學》一書也隨著培育好的糧種,一起被朝廷推廣至各府州。

如那良種尚且還好些,在朝廷推廣下去後,大部分的老百姓也種植了起來。但那《農學》書裏麵所寫的種植技術,尋常百姓依舊不知。

朝廷一直便看重教化百姓,因此各地主官的職責之一,便有教化百姓這一出。但要林立文看來,這種教化不單單是思想上的,也還應該有生活技能上的。

封建社會下,以種地為生的老百姓最需要朝廷教授他們什麼樣的生活技能?

自然是跟種地相關的。

民富國強。

曆朝曆代的統治者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才有了司稼寺的前身——司農寺出現。

最開始的司農:司農者,田官也(1),其主要職責便是“命司農,計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2)

但後來,司農寺改為司稼寺,田官就變成了如今的“京官”。其過去主要負責的教授百姓稼穡農桑一事,也不再是他們的主要職責了。

當然,林立文此刻提起這些,也並非要改製司稼寺。對現有部門官職做改製一事牽扯太大,即便是永興帝肯同意,隻怕那些朝臣們也不會答應。

對於林立文來說,能通過司稼寺考核,進入到那官辦農學裏的每一個人,都是善農事的好手。所以每一個這樣的人才,林立文都想把他用起來。所謂的特製科考核,隻是林立文根據朝廷當時的需求,先將一部分在茶樹種植上出色的人選□□,去解決朝廷暫時最急需的部分。

之後的這一部分人,有擅長者去到擅長領域去做事。再剩餘的那些,既然各地主官皆有征收賦稅,教化百姓等職責,那麼何不選拔一些善農事者作為下屬,分配至各府州協助當地刺史,教導百姓稼穡農桑呢?

而這,也是林立文之前提議開設官辦農學,增設特製科的最終目的。

事實上,麵對永興帝的老去,林立文也慌了。隻是這種慌,林立文並非是在慌自己的前程。

林立文隻是很清楚,如永興帝這般看重農業,支持他做事的君主實難碰見了。所以林立文的慌,更多的是著急。

林立文著急有些事情,如果現在還不去做,將來他很可能便再也沒有機會去做了。

因此,林立文在說完那些話後,便朝著永興帝行了一個大禮,躬身拜在地上。

這一拜,便是好長時間的安靜。

久到林立文忍不住閉上眼,呼吸也變得有些急促了起來。

終於,上頭傳來了永興帝的聲音:“可。”

“臣,謝聖上。”這話喊出來後,林立文才發覺長久的等待下,自己的聲音都跟變了。

第205章 再招

永興三十六年冬,臘月初九。

眼見著馬上便要過年了,然這一日的早朝上,眾朝臣們再一次驚訝的發現,那位林大郎再次出現在了這朝堂之上。

說起來這位林大郎,官做的也很是有些與眾不同。不敢說什麼後無來者,但絕對可以稱得上一句前無古人了。

雖是京官,可大多數的時間裏,林立文都是被外放去了外地。少部分能留在京中的時候,林立文又多在莊子上忙那培育良種的事。

朝會林立文沒來上過幾次,便是永興帝賞賜給他的京城坊內的那座上好的宅子,林立文也沒去住過幾回。

也就是上次林立文從益州回來後,因著永興帝同意了他開設官辦農學一事,農學院的選址又設置在京城內,林立文方才在京城多待了些時間。

所以此刻麵對林立文的突然出現,朝臣們驚訝過後,很快便又不停的在心中暗自猜測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