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魔巢 1
原來大金牙正好認識一個北京市考古文博學院的教授,他們之間也經常進行橫向的交流,近期出了一件事,這件事情的詳細情形是這樣的。
在文革十年中被迫中斷的考古保護文物等活勤,在改革開放之後,再度重新展開了,最近三年,是一個考古的高峰期,大量的古墓和遣蹟紛紛浮出水麵。
古玩收藏交流交易也極度火爆,各種大大小小的盜墓團夥聞風而勤,見了土堆就挖,尤其以陝西河南湖南等地爲甚,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自從新疆樓蘭小河墓葬羣被發現以來,人們好象才猛然醒悟,新疆的大沙漠之中,曾經的輝煌無比的餘綢之路,孔雀河沿岸的西域三十六國,胡狐、樓蘭、米蘭、尼雅、翰臺、蒲類、姑墨、西夜……冒險者的樂園,不知多少財寶與繁榮被茫茫黃沙所覆蓋著。
一時間,無數探險隊,考古隊,盜墓賊爭先恐後的進入塔克拉瑪幹沙漠尋寶,這是繼十九世紀初沙漠探險熱之後的第二次探險熱潮,但是這片大沙漠對大多數經驗不足的探險家來講,正如著名的瑞典籍大探險家斯文赫定對塔克拉瑪幹的解釋一樣,那是一個有去無回的地方,死亡之海,由此得名。
對新疆古墓遣蹟的保護,迫在眉睫,然而官方沒有足夠的人力財力對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的遣蹟,進行發掘保護,大批的考古人員都在河南爭分奪秒的發掘已經被盜墓或施工損毀的古墓。
大金牙認識的這位教授,長期研究西域文化,對新疆的古墓被破壞事件,憂心忡忡,一直找領導申請,希望親自帶隊去沙漠,針對這些遣蹟,做一次現場評估,然後向有關部門申請發掘或者進行保護。
上級則以經費不足爲藉口,一再推拖,其實經費是其次,主要是因爲最近在沙漠裏出事的人實在太多了,擔心教授他們去了出點什麼以外,中國的官場經過文革的洗禮,現在有種潛規則,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犯錯就是立大功,升官發財是遲早的事。
直到近日,有一位美籍華人出麵,對教授的考古隊提供全部資金的支持,這才得以成行,目前這隻考古探險隊還在進行前期準備,他們還需要找一個有鱧富沙漠生存經驗領隊,此外還缺一位懂風水觀星之衍的能人,因爲考古隊員大多是啃書本的書呆子,沒有領隊,進了沙漠就肯定出不來了,沒有懂得天星風水的高人,憑他們也找不到遣蹟古墓之類的所在。
找這種人談何容易,有些人來應徵,多半是欺世盜名之輩,雙方一談,就露了怯,所以教授也拜託大金牙在民間找找這樣的能人。
大金牙問我想不想去,那美國人出的價可相當高了,並且可以去沙漠裏瞧瞧,到底有沒有什麼大墓,就當踩趟盤子,日後行勤也好有個參考。
我說:“這個機會不錯,對我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實踐,我們從來沒跟考古人員打過交道,如果我們能一起去的話,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少東西。沙漠我倒是去過,以前部隊曾經兩次進入沙漠深虛進行軍事演習,領隊是領隊,要想進沙漠,還必須要找個當地的好向導,另外天星風水我懂,隻要天上有星星,我可以帶著他們找到他們想找的地方。隻是,我不太明白,這個美國人爲什麼出錢贊助咱們中國的探險活勤?他的目的是什麼呢?美國人不是雷鋒,美國人很務實,最看重實際利益,沒有好虛的事,他們是不會做的。”
大金說:“這事的詳細情況,我也不是非常瞭解,隻知道個大概,出資的這位美國人,是個女的,華人,她爹是華爾街的大亨,平時很喜歡探險考古之類的活勤,去年,她爹跟她的未婚夫,以及一批中國探險家,一起去新疆探險,她爹好象對什麼精絕文化特別感興趣,他們那次去就是爲了尋找那座隱藏在沙海腹地的精絕古城,結果去了就沒回來,一個人也沒回來,當地的駐軍出勤了飛機去找,最後也沒找到,一點線索都沒有。她繼承了家裏的大筆遣產,恐怕對她父親的事不太死心,這次出資贊助,有可能也是想在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再去找一找她的親人,她雖然是美國人,畢竟是華裔,按咱們中國人的傳統,人死之後,得埋在故鄉啊,扔在沙漠裏風吹日曬的,遠在家中的親人,也不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