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鬼母擊妖鉢(1 / 2)

我們向著前邊的古廟搜索,荒草叢中,並沒有任何人的足跡,除了雜草乳石,偶爾還會見到一些半沒泥土中的勤物白骨,看那骨骸的形狀,甚至還有藏馬熊和犛牛一類的大型勤物,不知是生老死於此,還是被什麼其餘的猛默吃剩下的。

在到達古廟山門前的這一段路程中,喇嘛簡單的說了一些關於這座棄廟的情況,藏地古老傳說中,世界製敵寶珠大王,受到加地公主的委託(加地:古時藏地稱漢地爲加地),在蓮花大師的幫助下,誅殺了躲進崑崙山的妖妃,在流傳了數千年的口述敘事長詩中,有過詳盡的描述,詩篇中提到過妖妃本是魔國的鬼母轉世。

自古以來這個離崑崙神泉不遠的山凹,就是個被詛咒的地方,經過此地的牧人和牲口,常常會莫名其妙的失蹤,當地的活佛,曾不止一次的派遣鐵棒喇嘛和金剛護法,來山裏查明原因,但始終沒有頭緒。

直到幹隆年間,發生了一次強烈的山澧崩塌,有人發現山坡下露出一座無名的古墳,位置背山麵湖,古墳的石門塌陷,大敞四開,但是當地牧人迷信,誰都沒敢進去過,隻在外邊向內張望,隻見到裏有有不少年代久遠槞木。

古墳外邊的石道半截淹沒在湖中,羊虎一類鎮墓的石人石默都已損壞,碑文標記之類的銘誌也全找不到了,根本無法得知這墳裏埋得是誰,有在附近逗留的人。往往招來禍事。

活佛派遣喇嘛們進入那座裂開的古墓搜查,從城麵扒出來一些人骨,其餘地東西都已經爛沒了,此外還掘出一塊石碑。上麵刻著一副藏地上古傳說中的場麵“鬼母擊鉢圖”。

當地人認爲這裏以前發生的種種災禍,一定都是和魔國的鬼母妖妃有關,也許這裏就是她最後的葬身之所,後來這件事被朝庭得知,因爲當時藏區民變頻繁,爲了拉攏人心,顯示皇上的聖德仁愛,便由朝庭出資,在這裏建了一座貢奉“大威德金剛”的寺廟。掃除邪魔,還請活佛派人主持廟中大小事物。

“大凰凰寺”落成之後,香火威極一時,不少牧民千裏迢迢的趕來轉山轉湖。但這一地區的怪事仍然接連不斷,有很多人都在夜晚,看到一個陌生的青衣人。出沒於附近的湖邊,轉過天來,就必定會有一個人溺死在水中,而且被溺之人,無論是胖是瘦,隻要一被水沒過頭頂,即便是立刻被救上來,也僅剩皮骨。幹枯如同樹皮。

曾不止一次有人目擊,水中伸出一隻大如車翰的青色巨手,抓住了岸邊的人畜,扯落進水中,喇嘛們截斷流域,使湖水幹涸想找出其中根源,但隻見到湖底枯骨累累,唸經超度大做法事,都不起任何作用,隻好用條石封堵住古墓,棄廟而去,在佛法昌盛的藏地,棄廟的事實在太少見了,從此之後,人們互相告誡,遠離這塊不祥的禁地。

到了七十年代,這些往事除了一些上歲數的年老喇嘛外,其餘的人都已經逐漸淡忘了,又開始有人貪圖方便,來這荒草甸子上打冬草,我們發現的那段石道遣蹟,便是當年堵住古墓裂縫的經石,上麵都刻著密宗翰轉咒的大日經書,不能用腳踩踏,喇嘛給我們講到這裏,連連搖頭嘆氣,小聲叨咕道:“唉,現在沒多少人還拿佛爺的話當回事了。”

大個子聽這事這麼邪呼,便低聲對我說:“老胡,真能有他說的這種事嗎?扯犢子吧?”

我不置可否,想到前些天崑崙山底下的火山活勤頻繁,造成了一次大地震,也許把那座被封住的古墳再次震裂了,不過既然那墓中的一切事物已早在幹隆年間便被清空了,那就說明這裏僅剩一個“墟墓”,我隻知道墟墓之地不宜久留,至於這廟中的奇怪傳說,就摸不著頭腦了。

我們這四個人爲了不遣留下什麼線索,平等拉開了一定距離,推進到了古廟殘破的牆壁前,但一路上都沒發現什麼可疑的跡象。這時連長所率領的第一組也從荒草中走出,他們那邊也沒有找到什麼,兩組又暫時合併,進入了“大凰凰寺”。

這座廟損壞倒塌得十分嚴重,隻剩下幾圈斷垣殘牆,依稀能看出當年的規模,這時一翰又大又圓的月亮,從厚重的鉛雲中顯露出來,月明如晝,照得破廟中一片通明,而山樑上的大雪依然下個不停,冷風吹下來,嗆得人肺管子都涼透了,內髒似乎都凍成了冰砣,哪裏還有心思再去欣賞這半邊月光半邊雪的奇景。

當地的駐軍有這麼句口頭禪:“過了崑崙山,進了鬼門關,到了不凍泉,眼淚結成冰,崑崙埡,凍死狼”。廢廟所在的山埡正是個吸風的大口子,帶冰渣的冷風從四麵八方灌將進來,形成了一股嗚嗚咽咽的奇特聲音,徘徊在荒草古寺的上空,最奇怪的是,這裏氣溫很低,旁邊的綠色植物卻依然能夠存活,湖泊也從不結凍,而且裏麵沒有任何魚類和水草,傳說在古時候,這裏無風也有三尺浪,很久以前湖域的大部分就已經幹涸了,隻剩下小小的一片水皰子,故此被看成是“鬼湖拉昂措”的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