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又稱大和國或倭奴國,原本也和我國春秋時期一樣小國林立,後來出了個雄略大王一統全國,曆經幾百年傳至崇峻大王。
崇峻大王繼位不久,就為大臣蘇我馬子所弑。蘇我馬子弑君後,立自己的外甥女炊屋姬為王,建立推古王朝,炊屋姬號推古天皇,以此為始大和國才有了天皇這個稱號。推古天皇不滿大臣專權,於推古元年立廄戶皇子為太子即聖德太子。並委以大權。聖德太子攝政後,仿效隋朝推行全民漢化,尊儒教以正人心,崇佛教以善人德。並效法大隋完善天皇製,設立十二級官階,想要集國家大權於天皇一人。並於推古十五年,派皇妹野子出使大隋求封“藩屬”,從此而後大和國連年遣使至我國。
聖德太子對大隋的佛教極為推崇,在國內廣建廟宇,自此佛教在扶桑大興。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聖德太子和推古天皇相繼辭世,國內政權開始動蕩。先是蘇我蝦夷篡改遺詔,先後擁立舒明天皇和皇極天皇,大權獨攬,並大興土木,廣征徭役,惹得朝野不滿,民怨沸騰。
推古五十三年,大和國內訌,大臣蘇我入鹿和皇子中大兄發生爭鬥,最後中大兄獲勝。中大兄逼迫皇極天皇退位,立自己的舅舅輕皇子繼位即孝德天皇,年號大化,中大兄攝政。大化二年中大兄推行國製改革,史稱“大化革新”。孝德天皇死後,中大兄繼位稱天智天皇。天智天皇死後,因皇位之爭引發“壬申之亂”。
“壬申之亂”後大海人皇子繼位稱天武天皇。而後曆經文武天皇、元明女天皇,國事漸定。後元明女天皇將都城從飛鳥遷至奈良,開始了大和國曆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奈良時代,此後皇位一直傳到清和天皇。清和天皇執政無能,致使攝政藤原良房獨攬大權。
攝政藤原良房自以為國力強盛,又聽歸國的譴唐使訴說大唐的國勢如何衰敗,政府如何腐敗。便想在唐王朝麵前顯示一下大和國的國威,可是真要和大唐開戰,他又沒那個膽色。最後想出了兩個主意,一是抵製唐貨,二是派人盜取佛指舍利。
這日,藤原良房在家中和兒子藤原基經下棋,正下到收關之時,有人在外麵輕輕叫道:“攝政大人殿下,法隆寺的方丈在府外求見。”
藤原良房將手中的棋子往棋盤上一扔,道:“讓他進來吧。”
屋外的人應道:“嗨咦!”
藤原良房心想“這個老和尚找我有什麼事,不會是那件事吧?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這才一年不到。”
隨著“吱”的一聲,進來了個和尚,年紀在五十歲上下,生的矮瘦,頭頂八個香點,脖子上掛著一串翠綠色的玉佛珠。身上穿著一件黃色緞麵袈裟,內著一件灰色錦麵僧衣,一看便知此人在大和必是名寺大廟的方丈。此人就是法隆寺的方丈,法號智善。
他本是皇族出身,因為他父親在皇位之爭中失敗,被賜死。他母親為了留住他的性命,就將他送入法隆寺出家,當時智善年僅七歲。誰知這智善悟性極高,十五歲時佛學修為在扶桑便已無人能及。二十歲時他西渡大唐雁塔寺,修習大乘佛法。苦學十年,自以為大成,便回到了扶桑。從此在扶桑更是名聲大造,並於當年接任法隆寺的方丈。
智善進屋後,席地而跪向藤原良房深施了一禮。藤原良房將頭微點了一下算是還了一禮。
智善待藤原良房還禮後開,不動聲色的說:“藤原殿下,您交代的事已經辦成了。”
藤原良房微閉的雙目“唰”的一下就睜開了,驚道:“你說什麼?我沒有聽清出,再說一遍!”
智善微皺了一下眉頭,重複道:“藤原殿下,您交代的事已經辦成了。”心中歎道“在日本敢對他這樣無禮的,恐怕也就隻有這個自以為是的攝政大臣藤原良房了。”
藤原良房喜道:“大師,你太厲害了,我還以為這件事在我有生之年無法完成了。沒想到這才一年不到你就辦成了。快給我說一說你是怎麼把這事辦成的。”
智善依舊沒什麼表情:“也沒遇到什麼大麻煩,就是用了兩顆夜明珠就把大唐朝皇帝的寵臣左威衛將軍李可及給買通了。之後的事都是他一手負責辦的。”
藤原良房喜道:“我隻是聽譴唐史說過大唐朝的官吏腐敗,卻沒想到竟然腐敗到這種程度。區區兩顆夜明珠就把一個大將軍給買通了,大師那佛指舍利現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