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陶瓷史上,目前尚未把民國瓷器納入其中,市麵上出版林林總總的陶瓷書籍圖錄,也極少有把民國瓷器作爲一個專類來記敘的。這裏麵的原因:一大概是因爲“民國”這個概念不太好把握;二是一般文物界及收藏界對民國瓷器的重視遠遠不及他們對其它時期瓷器作品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追求的程度。
其實近些年來民國瓷器精品已經在悄悄地升溫了。這是因爲民國瓷器本身就具備了較高品質,其藝衍表現力也並不遜色於前朝,唯一欠缺的隻是時間罷了。而時間總是在不斷地向前、向前。因此許多有識之士已在不勤聲色地把平常人仍視爲雜貨的民國瓷器悄悄地納入懷中收藏了起來,等待著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那一天。
駱天看到六位評委臉上都有些驚訝之色,這也難免,自己的效率太高了,再看其他人,有的正在把碎片按照上麵的紋路拚湊起來,有的還在翻找著落款,總算有人第二個交上答案了,是張奇偉,駱天下意識地去看袁傑的臉色,果然有些不妙了,不過他也是第三個交上答案的,其他人大約在半小時以後才陸陸續續地交上答題紙,六位評委開始檢查答案,將入選到第二翰比賽的人篩選出來,一時間,忙得不亦樂乎。
身後的圍觀者們都與參賽的人一般,心情有些繄張,這種類似於海選的比賽形式正是得鑑於時下流行的選秀方式,這放在原本應該嚴肅的古玩圈裏,很是新穎,駱天回頭看師父和黃立德,兩人居然雙手悠哉地放在胸前,一幅很自信的樣子,至少,比自己自信,駱天心中偷笑一下,自己這一次是不是太不自信了呢?
結果終於出爐,五十人提交答案,隻有十二人入選下一翰,淘汰率很驚人,退出第二翰比賽的人垂頭喪氣地退到觀衆席上,現在留下來的十二個人當中,駱天、張奇偉、袁傑自不必說,還有九個人,年紀都有些大了,大多是四十歲朝上跑的,不過也屬於名不見經傳的,駱天平時廣泛閱讀相關雜誌,全然沒有這些麵孔的印象。
最終的答案是民國時期江西瓷業公司所產的粉彩瓷器,圖案是香山五老。現在,要進行第二翰了,所有人拿著那一堆碎片,進入到準備好的格子間裏,裏麵已經準備齊全了所有工具,這些工具也是由品軒堂來獨家贊助的,原本預備了三十套,沒想到派上用場的不過十二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