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3 / 3)

假如出色的少女全都是

加利福尼亞州的……

40

最後再談一下哈特費爾德。

哈特費爾德1909年生於俄亥俄州一個小鎮,並在那裏長大。父親是位沉默寡言的電信技師,母親是善於占卜和燒製甜餅的身澧微胖的婦女。哈特費爾德生性抑鬱,少年時代沒有一個朋友,每有時間就流覽內容滑稽的書刊和大眾性雜誌,吃母親做的甜餅,如此從高中畢業。畢業後他在鎮上的郵局工作,但時間不長。從這時開始,他確信隻有當小說家才是自己的唯一出路。

他的第五個短篇《瓦安德.泰而茲》的印行是在1930年,稿費20美元。第二年整一年時間裏,他每月平均寫7萬字,轉年達10萬字以上,去世前一年已是15萬字。據說他每半年便要更換一部萊米頓打字機。

他的小說幾乎全是冒險和妖怪精靈方麵的,二者融為一爐的有《冒險兒華爾德》係列小說。這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共有42部。在那裏邊,華爾德死了3次,殺了5000個敵人,同包括火星女人在內的375個女子發生了性關係。其中幾部我們可以讀到譯作。

哈特費爾德憎惡的對象委實相當之多:郵局、高中、出版社、胡蘿蔔、女人、狗……,數不勝數。而合他心意的則隻有三樣:槍、貓和母親燒製的甜餅。除去派拉蒙電影公司和FBI研究所,他所收藏的槍支恐怕是全美國最齊全的,除高射炮和裝甲炮以外無所不有。其中他最珍愛的是一把槍柄鑲有珍珠的38口徑連髮式手槍,裏麵隻裝一發子彈,他經常掛在嘴上的話是:「我遲早用它來給自己一發。」

然而,當1938年他母親去世之際,他特意趕到紐約爬上摩天大樓,從天臺上一躍而下,像青蛙一樣癟癟地摔死了。

按照他的遣囑,其墓碑上引用了尼采這樣一句話:

「白晝之光,豈知夜色之深。」

哈特費爾德,再次……(代跋)

我無意說假如我碰不上哈特費爾德這位作家,恐怕不至於寫什麼小說,但是我所走的道路將完全與現在不同這點卻是毋庸置疑的,我想。

高中時代,我曾在神戶的舊書店裏一起買了好幾本估計是外國船員丟下的哈特費爾德的平裝書。一本50元。書很破舊.如果那裏不是書店,絕對不會被視為書籍。花花綠綠的封麵腕落殆盡,紙也成了橙黃色。想必是搭乘貨翰或驅逐艦下等船員的床鋪橫渡太平洋,而經過漫長的時光後來到我桌麵上的。

幾年以後,我來到了美國。這是一次短暫的旅行,目的隻是為了探訪哈特費爾德之墓。墓所在的地點是一位(也是唯一的)熱心的哈特費爾德研究專家托馬斯.麥克萊亞先生寫信告訴的。他寫道:「墓很小,小得像高跟鞋的後跟,注意別看漏。」

從紐約乘上如巨大棺材般的大型公共汽車出發,到達俄亥俄州這座小鎮時是早上7點。除了我,沒有任何人在這裏下車。穿過小鎮郊虛一片荒野,便是墓地。墓地比小鎮子還大。幾隻雲雀在我頭上一邊盤旋一邊鳴囀。

整整花了一個小時,我才找到哈特費爾德的墓。我從周圍草地采來沾有灰塵的野薔薇,對著墓雙手合十,然後坐下來吸煙。在五月溫存的賜光下,我覺得生也罷死也罷都同樣閑適而平和。我仰麵躺下,諦聽雲雀的吟唱,聽了幾個小時。

這部小說便是從這樣的地方開始的,而止於何虛我卻不得而知。「同宇宙的複雜性相比,」哈特費爾德說,「我們這個世界不過如麻雀的腦髓而已。」

但願如此,但願。

最後,我要感謝上麵提到的馬克萊亞先生——在哈特費爾德的事跡記述方麵,有若幹虛引自先生的力作《不妊星辰的傳說》

村上春樹197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