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大王聽說過火器嗎?”

明遠勸諫時也不止是一味說服,也會采取威脅的手段。

李秉常聽說“火器”二字,馬上就變了臉色,嘴唇顫唞,哆哆嗦嗦地吐出兩個字:“天……天雷……”◤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緊接著他眼含恐懼,盯著明遠:“你……你是什麼人?”

一個在西夏成長的普通漢人青年,不可能在與他的國君對話時大談“火器”。

明遠衝李秉常淺淡地一笑,溫和地說:“我就是因為‘火器’,才被迫進入大夏的。陰差陽錯,才到了大王身邊。對於火器,我可能是整個大夏國中,了解最多的人。”

李秉常流露出驚駭的神色,眨了半天眼睛才憋出一句:“您是……您是‘火器之父’?”

明遠也瞪著眼睛望著李秉常——竟把他稱為“火器之父”?明遠可沒有這麼虛榮。

“不,每個參與火器研發的學者,那些貢獻卓絕智力的匠人,不顧生命危險一次次試驗的勇士……他們才有資格被稱為‘火器之父’。”

“我隻是想告訴大王,‘火器’的存在,有可能能幫助大王掌握權力。但是掌握權力之後,大王會怎麼做……”

李秉常發呆:“如果我能,我能重掌權力……”

他突然激動起來:“這不就是李清說的?”

明遠提出的建議其實與李清的如出一轍,都是借助宋人的力量,幫助秉常重新奪權——畢竟目前隻有宋人才掌握著火器的技術。

但是李清建議秉常割讓河南之地,偏居一隅;而明遠則建議秉常重新打通絲綢之路,互市貿易。

這時李秉常突然興奮,扶案站起身大聲說道:“李清,李清什麼時候回來?”

明遠與站在一旁的向華交換了眼神:他們都知道,李清如今落在梁太後手中,性命堪憂。

誰知李秉常話音還未落,便聽見外麵有了動靜,一名小校飛快地跑進來,看了秉常一眼,向向華行禮道:“啟稟大王,啟稟統領,太後……太後的儀仗到了!”

什麼?

這個消息對於明遠來說也是突如其來。他萬萬沒想到,眼看要把李秉常忽悠得入彀,梁太後突然殺到這水砦來。

難道是自己到此的風聲走漏了嗎?而是因為別的原因?

明遠一邊飛快地想,一邊給李秉常換衣服。

少時,西夏國主便帶著隨從,匆匆來到水砦的正殿中,拜見生母梁太後。

向華全副甲胄,緊跟在秉常身後,做出一副忠心“監視”秉常的模樣。

而明遠也將自己的侍從衣物換去,穿上了衛士的裝束——不為了別的,就圖這西夏衛士的袍服統一配了兜鍪,能夠將他過分俊美的臉孔多遮住幾分。

一行人急匆匆地來到水砦正殿裏,立即看到了梁太後的儀仗。

明遠一眼就瞥見了罔萌訛,卻沒有看到禹藏連城的影子,料想以禹藏連城的地位,還沒資格在明遠麵前出現。他趕緊低下頭,將帽簷扯低些,跟隨向華,一起向梁太後行禮。

“我兒,聽說你在水砦想念李清了?”

梁太後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人,保養得頗為得宜,年輕時應當確實是個美人。她端坐於輿轎之上,得意洋洋地望著李秉常。

隨著梁太後開口,她所在的輿轎之後,一群刀斧手將一人推搡出列。

這人四十多歲年紀,國字臉,兩頰深陷。他身材瘦削,身穿西夏官袍,頭上巾幘卻已丟了,露出摻了半頭白發的發髻。這人一出現,便有刀斧手在他膝彎中重重踢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