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是因爲皇帝死去所以知玉大師死去,而是恰恰相反,知玉大師死了,皇帝便會跟著駕崩。
中秋祭典之後,夙命一直在皇帝身邊出沒,最終藉機取得他的幾滴血,然後完成了知玉的那個咒。
夙命直問皇帝,他是否讓他在宏國的人對宏傾說了什麼,不然宏傾那晚不會有那麼奇怪的反應,甚至問她也會忘了流光麼。這樣的問話太曖昧,令她不得不想起下山時彥戢的幹脆來。
“你走前說等著我解釋,原來是這樣的等著。”夙命那時直直冷笑。
彥戢也不反駁,而是承認。這時他已經得到了來自鄰國的消息,流光死了。
流光死了,所以夙命回來了。這足夠了。
可是夙命接下來說的話,卻令他足足愣了許久。
夙命說,流光是真死,但又真活了。
夙命還說,我們三個人,永遠被係在一起了。
三個人,一個是彥戢,一個是夙命,一個是流光。
夙命說,流光若再被他謀害,她便會自殺,跟著,你也會死掉。
你可以枉顧別人的性命,但對自己,一定要愛惜,對麼?
隻要你不碰流光,我會惜命如你命,絕不勤念。
若說彥戢發現夙命與流光之間的異樣時,認爲夙命在背叛她,那麼此時此刻,他嚐到了一種恐懼。他終於從夙命的口中知道了先祖是爲何而死,而他這個後輩卻沒有辦法解除這個沒有解衍的帶了血的詛咒。
於是彥戢將夙命囚禁了,囚禁在很華麗的宮殿裏,然後試探任何的反應。結果,兩名太醫前後兩次將知玉大師和皇帝從鬼門關前救了回來,彥戢終於確信了。
太醫隨後被殺了,彥戢和夙命終於坐了下來。
“你看,我若不是自殺,不是出自心念,你不會有事的。”夙命冷靜到了毫無表情的地步。
彥戢也已經相信了這一點。
“不但如此,你的太子不會再有知玉大師相伴,這種傳襲,到我這代該結束了。”
彥戢也這麼認爲。
“我可以走了麼?”
彥戢點頭,可以了。
但是,彥戢最終還是不甘心地問:“真得一定要是女子麼?”
“你不妨問問你的七弟。”夙命這樣回答他。
彥戢啞了,然後磨著牙:“我一定要讓他成親。”然後又問,“流光真有那麼好?比她更有韻味的女子比比皆是,或許比她還好。”
夙命這回不再說話,終於笑了出來。常說弱水三千,身爲皇帝,他是不會懂的。
而最後彥戢還是憤憤地提醒夙命,她死後還是要和自己葬在一起。
流光隻用了一瞬間,夙命用了幾個月。當夙命舉重若輕地將這些一一告之流光的時候,流光知道,死後都要共赴黃泉,各入翰迴,再睜眼,已不知下一世在何虛。那些抓不住的東西,對於夙命和自己來說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時,她們可以在一起了。
而就此後,流光永居雲吊磐,但也常與夙命下山四方遊走,相攜相伴。
雙生花,花香四溢;
並蒂蓮,蓮結同心。
(完)
作者有話要說:不佔地盤的後記:
從流光和夙命回到宏國開始,就有人一直在擔心皇帝的問題。最初的安排,我是將她們應對完宏太子傾再回來對付皇帝彥戢。可是這樣又覺得太流水順其自然,所以就突發奇想讓彥戢先上山再回宏國。這其中安設了很重要的皇帝“借刀殺人”這一步,甚至想過還搬點什麼計,當然後來作罷。
事實上這個故事隻講了《折腰》裏的一小部分,很多人將夙命和流光的故事叫做《折腰》,其實是錯的,她叫《國色》,我隻能說,國色篇完結了。
對於係列來說,國色篇寫了二十萬字完全是超篇了,這篇裏旁枝太多,與另兩篇各有關係所以扯皮了半天才扯到正途。其實主要場景隻有幾個,後麵的節奏明顯更快。而且難道沒有人認同我虛理夙命對付皇帝的部分?她應該擔當得起舉重若輕四個字吧。如有可能,我到時候整理另一個版本,沒有旁枝的,我一直這麼想,當然哪天能看到,我也隻能望望天了。
暫時把《折腰》改成完結,等到以後再寫下一篇的時候,我再改連載。接下來休息一段時間,回到現代文。
插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