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進兵宛城(1 / 3)

聽聞劉寵主動遷徙百姓,曹昂當即笑道:“大王真是敞亮,如此就多謝了。”

“公子不用客氣,”劉寵爽朗的笑道:“本王這條命都是公子救的,區區幾十萬百姓又算什麼?

再說,我陳國也的確是人滿為患,遷徙這幾十萬百姓來豫東,既幫助公子屯田,又緩解我陳國人口,可謂一舉兩得。”

“大王說的是,”曹昂道:“大王想必是前來拜見陛下的吧?”

“正是,不過本王也的確想來見公子一麵。”

“大王說笑了,您是王爵,我不過是個小小的聽亭侯,哪值得大王前來相見?”

“公子才是說笑了,咱們當著明人不說暗話,”劉寵向前湊了湊道:“當今這天下,哪還管什麼王爵不王爵,手裏有兵,倉中有糧,才是王道,而這兩樣公子都有,本王也是真心想攀附公子。

如若公子不嫌棄,本王願與你結為異性兄弟如何?

賢弟,莫要推辭啊。”

曹昂聽劉寵賢弟都叫上了,苦笑道:“在下這就高攀了吧。”

“既然是兄弟,哪有什麼高攀不高攀的,”劉寵說著,從駱俊手中接過一個錦盒,站在廂房的簾前,隔簾對裏麵的甄薑道:“賢弟妹,本王來的匆忙,未曾準備,這一點小小心意,還望弟妹收下。”

甄薑掀簾出來,看著一位劉寵這位王爵在她麵前雙手捧著禮物。

她雙手猛搖,看著夫君不知怎麼辦才好。

曹昂知道劉寵對他又是送百姓,又是送禮,必然有所求。

而對方所求之事,他也能辦到,於是微笑道:“既然大王如此客氣,那就收下吧。”

“什麼大王?叫兄長……”劉寵糾正一句,眉開眼笑的把錦盒塞到甄薑手裏,隨即歎口氣道:“淮南之事已成定局,我派去細作又探知,如今淮南水患蝗災頻發,百姓民不聊生,軍兵隻能去河裏撿河蚌充饑。

我陳國比鄰袁術地盤,若袁術有所異動,第一個必然會興兵犯我疆域,到時賢弟可不要把我陳國,當成當年的梁國啊。”

當年七國之亂,景帝把梁國拋在最前麵跟七國聯軍血拚,直到梁國跟叛軍拚的精疲力盡,周亞夫才率軍出擊,徹底平定了七國之亂。

其實這正是劉寵前來送禮的原因。

袁術雖在淮南驕奢淫逸,倒行逆施,但是實力當真不容小覷。

而劉寵的陳國,說到底也僅僅是一個郡而已,實力根本不能與袁術相比,袁術想要搶他陳國,他也很難抵擋。

劉寵環顧陳國四周,能幫他的隻有曹昂。

有理由幫他的,也隻有曹氏所把持的大漢朝廷。

但他又擔心曹氏效仿當年的周亞夫一樣坐山觀虎鬥,等他陳國跟跟叛軍拚的差不多了再出手。

所以劉寵才一大早前來主動向曹昂示好。

曹昂笑著道:“既然兄長把話說的清楚,那我也不藏著掖著。

你陳國不是梁國,他袁術也不是當年的七王,又怕他作甚?

隻要袁術敢進犯陳國,我便會全力平叛,絕不會坐視不理。”

“有賢弟這番話,愚兄也就放心了。”

劉寵鬆了一口氣,隨即神秘的對曹昂道:“既然咱們已經是兄弟,愚兄也有義務提醒賢弟,袁術固然要防,可宛城方向也不可不防啊。

如今劉表收留張繡駐守宛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插入你中原的一把尖刀,正是為了威脅許都用的。”

此前張氏叔侄從黃河岸邊退去之後,率領軍隊一路南下,流竄到荊州一帶掠奪。

期間張濟在攻打南陽郡的穰城時,中流矢而死。

死後,其侄張繡接管了部隊,並派賈詡前去麵見劉表,雙方達成妥協,劉表讓張繡屯於宛城。

隻不過一看輿圖便知道,宛城為南陽郡治所所在,離許都非常之近。

而且宛城本來就不是劉表的地盤,劉表讓張繡屯駐在那裏,沒有出讓半分利益,但卻在曹氏腹地埋了一顆釘子,可謂一舉兩得,惠而不費。

這局勢,劉寵覺得連自己都看得明白,曹操不會看不明白。

相對於曹氏而言,來自宛城方麵的威脅,要比袁術方麵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