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謀劃北伐(1 / 3)

擺在麵前的火弩槍,體長足有一米三往上。看著兩名試射員操作如此嫻熟,趙武也走上前去提了提火弩槍準備親手試射一支。

可剛一提起,‘嘩’的又落了下來,要不是身邊的侍衛眼疾手快,趕緊上前接著,要不然非砸到腳不可。

從侍衛手中接過火弩槍,抓在手中掂了掂份量。‘好家夥,至少也得有五十斤以上。’不禁眉微皺,略顯不滿,道:“還是太重了,要加快改進速度。我可不想我的士兵背著一塊石頭上戰場。如果那樣的話,還不如扛著長矛來的機動。”

“是,是,是。”張康連連點頭道:“這次試射成功後,我會立即著手改進重量和射程的。”

“嗯。”頓了頓,趙武繼續道:“最好能把射程改到三百米開外,隻有這樣我們日後方能與騎兵決一雌雄。”

張康一聽要改進到三百米,當時頭就大了。四寸長的箭矢,要留下兩寸做箭頭,剩餘兩寸裝衝藥,這根本就達不到三百米的效果,撐死了也就二百米。

可這話他也就心裏想想,麵對趙武下達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還是欣然接受了。這其中不全包括趙武的賞識之恩,更多的是他認為這也是一種自我挑戰。

試射完火弩槍,又接著試射單兵連弩。這套幾經改進的單兵連弩,發射有效距離已經可以達到一百五十米。最強可以穿透兩寸厚的木板,不過相比火弩槍的話殺傷力就差了很多。

火弩槍因為有火藥做衝力,最強時可以射穿半寸的鐵皮,威力已經相當驚人了。重量相比火弩槍卻是輕多了,機動性也很靈活,一次可以裝入五十支特製的箭矢。

射發速度也比火弩槍要快很多,單兵使用極是適合。但它和普通弓箭手差不多,不能做近身戰,而火弩槍因為是鐵製槍身,近身戰時也可以當作兵器使用。

雖然這兩樣都還是不錯的,但距離趙武心中所想還是相差太多。他的想法是,將來肯定是要和金、蒙兩國正麵交戰的。金國因為蒙古造成,騎兵雖已不成主導,但相比宋朝,仍是有優勢。

而蒙古的凶悍,他在後世電影裏可不止一次的看到。放眼整個古代曆史,真正能與蒙古一較高低的,也隻有始皇帝的大秦將士。

除了那個已經消失的民族,趙武可不會自大到他自己也可以像蒙恬一樣,以步戰騎,並取得輝煌的戰績。為了彌補宋軍的劣勢,所以趙武希望先以遠程阻擊,爾後再以步軍接戰。

不過,這也隻是一時之計,想要長久消除隱患,那就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可現如今的他,才不過是宦海中一粒細沙,根本掀不起沙塵暴的。

故此,趙武希望先用優良的遠程兵器補充自己,做到就算不能追擊敵軍,但也要讓敵騎產生大量傷亡。

為了讓張康不迷失方向,這一切想法趙武都和張康細說過。張康也明白宋人要想永遠消除邊患,就必須要有一支令他國害怕的軍隊。

一支好的軍隊,不光是靠優秀的指揮官和最好的訓練,同時必須要有一套最精良的裝備。對於這一點,參加過開禧北伐的張康,比趙武更明白。

在研發這兩件作戰兵器時,張康同樣也在研製著防禦兵甲。每一件新式武器的出現,它都不會永久霸占戰場,終究是會有被敵人仿製的那一天,而那一天我們該怎麼辦?對於這點,作為老行伍的張康很是明白這其中的要害關係。

******

陽春三月,綠柳垂立,伴著春意偶爾搖擺幾下,宋金兩國停戰已過大半年了,邊陲貿易倒成了兩國溝通最好的橋梁,借著這個大好時機,宋朝境內的商人都朝李家河鎮湧去,盼望著能在那裏撈上一筆。

李家河鎮發展的速度,驚訝了在朝的重臣,有的誇這趙武是個能才,有的卻是惦記著李家河的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