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陛下。”
說完這話,趙武不由感概:‘古代的情報組織還真是強悍!皇帝竟然連這個都知道,看樣子9527還要加強啊。’
寧宗問一句,趙武答一句,這樣的嘮家常,顯得格外乏味。最後寧宗想起趙武特愛軍旅,遂即問道:“聽樞密院的人說你在棗陽組建新軍是嗎?”
寧宗此問,正對趙武下懷,他一直都在考慮怎麼才能把自己製定的這一套軍事體係說給皇帝聽。
“回陛下,不是新軍,是新軍製,軍隊操練等法,依然沿襲舊製,隻是做了稍微改動以及軍製人數改動。”
沒想到趙武還在思索的時候,寧宗皇帝自己把話題引來了。當下趙武請了旨意,開始滔滔不絕,敘說著他那套不成熟的新軍製。
寧宗饒有興致的聽著趙武敘述,很是仔細。有不明白的地方,還會提問一下。這樣子有點相似學生聽課,又有點像長者耐心的聽著晚輩述說心語。
直說到口幹舌燥,喉嚨生疼,這才把要說的都說清楚,說明白了。寧宗也聽清楚,記牢實了,隻是不知道有沒有明白!
“陛下覺得臣這套方案如何?可以增加軍隊的戰鬥力嗎?”
對於趙武的疑問,寧宗隻是微笑以對。
“此套軍製是比原來的完善很多,但仍有不足,具體是什麼,朕不知軍事,所以無法答出。這樣吧,朕賜你可在棗陽軍試行此套軍製,待真正完善後,可以適應戰事,再予以推廣。”
皇帝都這樣說了,趙武還能說些什麼,隻是依旨行事,叩首謝恩。賞了點金銀珠寶,安排趙武擇日返回轄地,好生訓練兵馬,為收複故地打下堅實的基礎。
之後寧宗說累了,趙武這才辭別了皇帝返回驛站,按照規製,公務完畢後,皇帝允許,臣工則可退還轄地。
******
“將軍,趙公子家中有要事,現在要返回家中,特命屬下前來報知將軍。”剛一踏進驛站大門,一名士兵急忙迎了上來,向趙武稟報著趙與莒的情況。
“哦?什麼事?”趙武正打算休息一晚,明天去找趙與莒聊聊天,想必他先該能下地了吧,來到這裏想找個投機的人還真難,而這趙與莒卻和他很是投機。
無論是談論軍事、官場、抱負,幾乎事事都有共鳴。趙武的抱負是重振漢唐盛世,而趙與莒的抱負是收複故地,還我河山,其目的也是振興大宋。
趙武知兵不知官場,而趙與莒知官場不知兵,兩人抱負又間接相同,這不免有種惺惺相惜之感,兩人的短處和優點也正可互補。
“知道什麼事嗎?”
“不清楚,好像是家中誰重病了,家仆已經來臨安大半月了,找了不少客棧,這才找到趙公子。”
“走,看看去。”說著趙武快步走到驛站側門牽出軍馬,攜同幾個下屬前往趙與莒所住的明悅客棧。
一進門,就見趙與莒的家仆已將他的行囊收拾齊畢,想必門外那馬車也應該是他們的。趙武快步走上前去,拱手道:“聽說大哥家中有事,可嚴重嗎?”
這兩人在那日通宵達旦的長聊中,一時情急,指天結拜兄弟。反正古人有這個習慣,而趙武在這裏已沒什麼親人,多一個兄弟也不錯。
趙與莒揮退家仆和房內護衛,示意趙武把房門關閉後,這才和趙武細講。待趙武坐到床前,趙與莒這才開口向趙武說起他的身世。
“我是出生於紹興府山陰縣虹橋裏。父趙希瓐,母全氏。為太祖十世孫,與當今陛下同屬太祖後裔,但陛下是屬於秦王德芳一支,我則屬於燕王德昭一支。
時隔幾朝,兩支在血緣關係上已十分疏遠。德昭一支很早就已經沒落,失去王爵。作為德昭的後代,我曾祖和祖父均無官職,父親趙希瓐也不過是一個九品縣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