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和同僚一起來這邊送過紅絹圓牌,路經過此地,所以對這記得特別清楚。越過了小西湖,又過去兩座宮殿,這才到了慈寧殿院前。
轎夫們把轎子放地,壓轎。趙武就這樣迷迷糊糊的被送了進來。剛一下轎,楊穀就向他招手:“隨我去見太後。”
“呃。太後?”趙武驚訝的嘴巴久久不能合攏:“我一個五品……”
“是太後要召見你的。”說著楊穀上前向門口太監說了一通,那小太監點點頭,隨後轉身向殿內奔去。
不多時又複還:“郡王請,還有那個叫趙武的,太後也讓一起帶過去。”
趙武呆呆的看了幾眼楊穀,卻從他臉上看不出絲毫痕跡。又向那小太監看了幾眼,而那小太監卻是以笑臉相迎,也是不言一字。
這慈寧殿是皇太後的居所,而門口侍立的卻不是禁軍,而是當值的小太監。清一色的灰袍,也算是這慈寧殿一大看點了。進了殿門,首先出現在視線中的不是花兒,而是綠油油的各種青菜,種類還頗多,有十多種吧。
在慈寧殿內殿正門是由兩個宮女駐守,看到楊穀一行而來,趕緊躬身道個萬福。楊穀也隻是輕瞟一眼,並未回應。
越過殿門,自有宮人領著楊穀和趙武進得內堂。“你先在這候著。”楊穀回頭像趙武擺手道,回首整了整衣角,這才隨著宮人進得內堂。
三月的天氣已經不算太冷,但內堂還是架著火盆,盆中炭火正旺,燒的這內堂暖意濃濃。楊穀走上前去,麵對著楊太後正準備行個君臣大禮,卻被楊太後出手相攔。
“今個是家聚,不用如此大禮。”
楊穀一怔,不知這家聚從何說起,如果隻有兩人也就罷了,可外麵還有一個外人呢。對於這個趙武,楊穀是有無數個疑問。得知世上有趙武這個人名字的時候,是從那年秋操。
而真正認識趙武這個人,並予以關注時,還是從這個高高在上的皇太後那知道的。楊穀作為楊次山的長子,基本也繼承了楊次山的秉性。
為人處世,就是在皇太後這個是他親姑母麵前,他也是時時刻刻的保持著君臣之別,從不敢過越。
雖然楊太後所派關於和趙武有關的事,太後從未解釋過為何。楊穀也不敢,也不想去追問。就是下去平時和他那些心腹也從未提及半字。
因為他知道,太後這麼做一定有她的道理。而且太後所做的每一件事,也都是為了楊家好。他隻管去辦,而且辦好就行了,該知道的,總會知道。
“趙武調到治下也快一年了,你對他的感覺是怎麼樣的?”楊太後向楊穀示意下,讓他坐在宮女搬來的馬紮上。
楊穀躬身謝過,後退幾步,身體輕輕放到馬紮,卻又不敢把整個屁股坐上。
“在侄感覺,這人心府較重,但做事卻很有分寸。在翊衛當值的日子裏,也是兢兢業業,下值後就返回了家宅。對於生活之事,侄不想涉及,故此也未太留意。”楊穀摸不準太後的心思,自然也不敢對趙武評價太深。
“嗯,召他進來吧。”楊太後知道這個大侄子脾氣,雖心裏有太多疑問,隻要不吩咐他,那他決計不會去涉獵的,這一點和死去的大哥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