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1章 -用心至深(1 / 2)

“話是如此,可軍校現今的局麵又當如何?”理宗在沒來臨安前,是一個隻知讀書,以求博來功名的讀書郎,對於籌錢之道實在是一無所知。

看著一籌莫展的理宗皇帝,趙武忙起身,拱手道:“如果陛下信得過臣弟的話……”說到這他故意停頓了下,斜眼瞟視理宗。

理宗一愣,但遂即就明白了,趙武這是在試探他呢。遂一甩長袖,假裝嗔怒道:“二弟說的這是什麼話,我趙昀不光和弟有結拜之情,更有患難之誼。要是連這個都信不過,我豈會與弟商談!”

趙武聞言,忙伏地誠惶誠恐道:“是臣弟多想了。”

理宗輕笑,走過去攙扶起趙武,輕聲斥責:“二弟何必如此呢?我不是說過嗎,沒人的時候,咱們就是兄弟,你又何必如此拘束呢。”

趙武順勢起身,聞言,尷尬的笑笑,也不再那麼拘束,回身輕呡一口茶水,這才開口說道:“雖然臣弟一時還想不出對策,但如若大哥把此事交由臣弟,臣弟就是豁出性命,也要辦的萬全。”

理宗雖知道此事不是一兩日就能解決的了的,而且以他現在的能力也根本無法解決。雖不知道趙武究竟準備用什麼辦法解決,但他相信一個能在短短數年就把棗陽打理的繁華生榮,那他就一定有辦法解決這些事。

理宗更明白為君之道,事事親為這不是君王要做的。一個君王要做的是掌好大舵,擺好方向,餘下的事,應該交給更適合的人來做。

“我相信二弟。”理宗抬手拍拍趙武的肩膀,饒有深意的說道:“二弟是為兄肋臣也。”

趙武聞言,並沒呈現什麼感激之意,而是轉而雙膝跪拜,恭聲道:“臣弟一時想不起什麼對策,但若臣弟想出對策,也決計不會是什麼正途。所以,在此,臣弟懇請陛下,能否準許臣弟擅自做主,無論日後如何,陛下都不要怪罪臣弟?”

雖然他很討厭古代的這套見君行跪拜大禮,但身在此處,卻不得不入鄉隨俗。為了心中的夢想,折彎那七尺男兒軀。

聽聞趙武此言,理宗想也沒想的就滿口答應了下來。可接下來趙武卻請求他,讓他立字為據。雖說如今皇權萎靡,但他好歹還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

如今趙武竟然要求他,讓他立字據,也就是所謂的通關許可證,有它以後做事,就不用為秋後算賬而擔憂了。

雖然趙武解釋的很詳細,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不信任他趙昀,隻是為了在日後事成時,來堵住悠悠眾口,預防滿朝文武。

可這麼一來,理宗就有點猶豫了。先不說趙武下麵要做的對他有無利害,但有一條,那就是這樣做,會有損天顏。

他從政並不是很久,但好歹史書也讀過不少,自然明白史記中常出現的事件,功成之日,會遭人妒忌,以此為柄。故此,他也能理解趙武的擔憂。

可這樣一來,理宗總覺得自己這個皇帝有點窩囊,關鍵的時候,竟然被臣子要挾。可不答應的話,那這事又無法做成。難不成真要等到史彌遠百年之後再一展心中抱負?他不甘心,不甘心就如此繼續默默的等下去。

在權柄利害關係後,理宗最終還是答應了趙武的要求,寫下字據,注明某年某月某日委任趙武所做何事,若將來由此事引起任何後果,都將由朝廷負責。

在寫完之後,理宗雙手捧紙又深深的默讀一遍,這才蓋上玉璽,交由趙武。趙武雙手接過字據,口中卻高呼罪過。這樣做也隻是為讓理宗心裏好過點。

因為這樣做,無疑是趁機要挾皇帝。理宗是一個年輕銳士,血氣方剛。若是心中無氣,那就見鬼了。正如趙武所想,此刻的理宗著實氣的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