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6章 -待議(1 / 2)

“京西路還是可以湊出幾萬兵馬的,加上揚州一萬餘兵馬,平定李全叛賊足矣!”理宗一臉肯定的說道。

“既然陛下已有決斷,臣當領旨,隻是這領兵之人該為誰?”起初趙武攜三千兵馬前去平叛,他為主將,那是因為根本就不可能勝。

可如今皇帝要增兵,平定李全隻是時間問題。而若是抽調兵力去剿滅李全,再讓趙武為帥的,這是史彌遠絕對不允許發生的。他不能看著皇帝的勢力膨大,隻有皇帝弱小的時候,他才可能保住如今的地位。

理宗皇帝也知道,調兵增援趙武,已經是史彌遠的底線了。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可是費盡了腦汁,如今已不許再節外生枝了。

“就讓揚州的都統司全權負責吧,著升孟珙為鎮北將軍,主要負責平定李全事務。”理宗說出了心中的人選,這個人選既符合史彌遠的要求,也符合他的要求,屬於一個中間人的性質。

不過這也隻是史彌遠的想法,在理宗皇帝心裏,孟珙戰功卓著,也就成就了自己的實力,減弱了史彌遠的威脅。

“但,趙武所部便宜行事。”沒等史彌遠反應過來,理宗皇帝又補上了一句。

“這,平叛大事豈可兒戲。現如今北地局勢不穩,理當集中兵力速戰速決。”既然選派了孟珙,那就沒必要再給趙武施展手腳的機會。因為在史彌遠心中,趙武和孟珙可是有間接殺父大仇啊。

“三千兵馬又不是多大事,又都是新軍,還是交給趙武統領吧。”理宗皇帝懶洋洋的說道,對於史彌遠的反應,早已在他預料之中。

“兵馬一事非同小可,賊首李全聚眾十餘萬,而京西路最多也就抽調三萬人馬。加上淮南東路五萬餘人,兵力上雖差不太多。但若分兵而戰,軍令不齊,必定導致無法預計的後果。”說話的是兵部尚書胡榘,胡榘在說這話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考慮到孟珙與趙武的關係。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這樣講。首先,將趙武調入孟珙帳下聽令。依照胡榘的想法,孟珙一定會趁機發難,弄死趙武。這麼一來,也正可斷了皇帝的臂膀。要不等皇帝羽翼豐滿之後,他們這些人還會有好下場嗎!

和胡榘一樣想法的還有很多人,可他們都低估了孟珙的度量。孟珙雖和趙武有私仇,但那畢竟是私仇。平定李全叛亂這是朝廷大事,於國於家都是至關重要,就算將趙武調入孟珙帳下,隻要李全一日未平,孟珙都不會下黑手。

也正因為了解孟珙的秉性,趙武方才敢於率部踏入孟珙的轄地內。這不是什麼自負,而是有所屏持罷了。

可理宗並不怎麼了解孟珙的,也可以說他根本就不了解孟珙。所以,趙武也不可能會歸到孟珙帳下。雖說現在朝政已被史彌遠把持,但好在寧宗在世時還留下有後手。

就算史彌遠想要動他這個皇帝,也得掂量掂量楊穀和楊石手中的幾萬兵馬。楊穀可不是史彌遠手下的餘天錫、邱嶽能夠相比擬的。

餘天錫、邱嶽兩人對部下軍餉克扣就差敲骨吸髓了。不修兵甲,不練兵事,這都是致命的。不過,還好,殿前司的夏震還沒有到那種程度,也是唯一能夠和完全沒有克扣一分的楊穀手中兵馬一鬥了。

邱嶽可是掌握著三衙重兵之一步軍司的人物,可他依然和餘天錫一個德行。對此史彌遠也是深知的,可每次責罵一頓後,也就管上一段時間,過段時間該克扣仍然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