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不到琉球人數的十分之一,但他們帶來了極大的衝擊。是的,常州被屠,我們從臨安跑到了琉球;如今海峽對岸的泉州,也發生了同樣的慘劇,我們還能跑到哪兒去?
參與救助的敏號全體乘員,和那些驚魂未定的幸存者,把真真切切的死亡信息帶到了琉球,恐慌在蔓延,以至於楚風的招標會受到極大的影響,他一再增加優惠條件,恐慌中的人們也不願接標,好不容易才每項湊到一個,當然,老居民是主力,新移民隻有一個人接下項目。
不能讓恐慌無休止的蔓延!楚風組織了一次閱兵式,琉球僅有的一百名士兵,排成十乘十的方隊,操著正步在總督府外的大街上來回行進了半個時辰。
正步走,體現軍人的威武雄壯,體現軍人排山倒海的氣勢和所向披靡的氣概,任何人第一次麵對麵的見到閱兵式上的正步走,都會被它整齊劃一的動作震懾。
全身黑色軍服,頭戴閃亮鋼盔、身穿精鋼胸甲,腰挎軍刀、手執長矛的漢軍士兵們,將手中的長矛,與地麵成45度角指向正前方。一百雙腳踏著同樣的步伐,按著同樣的節拍抬起,再同時踐踏大地,似乎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它的前進,小小的百人方隊,竟然走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
陸猛的辛苦沒白費,士兵的汗水沒白流,老百姓從來沒見過這樣威武雄壯的軍隊,百人為整體,嚴密結合如同一部機器的軍隊。
也許,這支軍隊能保護我們吧?
末日來臨般的恐慌情緒,在閱兵式後理所當然的減弱了。
逃,是逃不掉的,錦田山大屠殺的殷鑒在前,父母妻兒、兄弟姐妹就在身後,漢軍士兵們訓練的熱情進一步高漲,陸猛適時推動了練兵的高潮。
這些還遠遠不夠,要對付幅員三千萬平方公裏,奴役著歐亞大陸上數億人口的蒙古帝國,琉球的力量還是太單薄了。
人口問題被擺上了台麵,經過仔細討論,琉球政府製定了橫跨海峽的救援計劃。
這次行動在錦田山幸存者中招募三到五名勇敢者,派他們到泉州的每個村鎮去,講述錦田山的慘劇,發動老百姓逃離泉州。然後以敏號、虎號帆船為平台,在約定的地點接這些老百姓渡海到琉球。
元韃子以暴虐屠殺為統治手段,很容易激起民憤,四等人的分法更是激起民族矛盾,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動員沿海地區具有初步海洋意識的民眾移居琉球,還是有很大希望的。
何況,琉球方還有很多手準備:煽風點火、傳播謠言、金錢利誘,不信會有人鐵了心腸當韃子的四等順民。
中國古代政權最低隻延伸到縣一級,鄉村則為鄉紳治政,管理相對粗疏,再加上幸存者熟悉本地情況,必要時還能利用金泳這個內應,可行性非常高。
眼下福建沿海的局勢,是雙邊四方,大宋行朝和琉球為一方;元韃子和蒲壽庚為另一方。元韃子擁有陸地上的絕對優勢,海戰就稀鬆平常;大宋行朝的陸上力量較弱,但有民心所向,閩粵贛各地有文天祥、蘇劉義麾下諸路義軍策應,更有十萬水兵、戰艦千艘,擁有海上的絕對優勢,蒲壽庚降元前將宋帝堵在泉州城外,張世傑一怒之下搶了他四百多條海船,蒲壽庚屁都沒敢放一個。
琉球的力量最弱小,但發展速度最快,眼下必須利用大宋行朝對元韃子和蒲壽庚的牽製作用,在夾縫中爭取盡量多的人口,以最快的速度發展壯大。
因為曆史告訴楚風,這種牽製作用最多隻會存在兩年了!
經濟、工業、人口,都有了解決方案,輪到大殺器登場的時候了。
大半個月前,祝季奢就送來了一船硝石,隨船到達的還有五名工匠和十多個家屬,楚風把他們秘密安置到軍營,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在村東三裏外一處隱蔽的山穀裏建設了工坊,又讓鄭發子帶著土人去火山構造帶,挖了許多硫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