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之後的第一次例會,楚風和趙筠早早的等在了正殿上,房子還是那個房子,花園還是那個花園,名字則從總督府變成王府,現在又改成了皇宮。
皇帝的位置,真的有那麼舒服?楚風覺得,無論是叫總督、漢王還是皇帝,琉球的政策不變、製度不變,除了改變一個稱呼,實在沒有什麼區別。
然而以漢代宋又是必須的,行朝有整套國家製度、思想體係和文武官員,有享國三百年傳十七帝的正統名分,可怕的是,這些東西和琉球實行的完全不是一個套路,如果不幹脆利落的將他消化吸收,而是搞什麼權臣,楚風可不敢保證在陰謀詭計上鬥得過行朝的老狐狸們,思想的混亂、內鬥、權謀家的蠢蠢欲動,完全有可能葬送掉漢人之前的一切努力,而蒙元,正在北方虎視眈眈!
所以必須以快刀斬亂麻的手段,采取斷然措施讓行朝徹底解體,必須稱帝以收攏人心。
兵部長侯德富、法部長文天祥、財稅部長張廣甫、警部長王大海、文教部長曲海鏡、民政部長鄭思肖、南洋總督陳宜中、保安司長法華、情報司長李鶴軒、陸軍司令陸猛、海軍司令侯德祿魚貫而入,與以前不同,他們看著自己的座位,臉上露出遲疑的表情。
自古宰執大臣坐而論道,但到了宋太祖趙匡胤加強皇權,就在殿上把丞相趙普的座位拿掉,從那以後,就再沒有臣子能在皇帝麵前坐著說話的事情了。漢王登基為帝,這原來的位置,坐還是不坐呢?就連心分八瓣用、老奸巨猾的陳宜中,都有點拿不定主意了。
“怎麼,往腦袋上加頂皇帝帽子,就生分了?”楚風嗬嗬笑著說:“在皇帝麵前三叩九拜,那是一人剛而萬人柔,就算皇帝是雄獅,他治下的臣民也變成了一群綿羊!大漢的製度,要讓每個人都長成獅子,才能咬死北方草原上成群的惡狼!大家把腰杆挺直了,坐穩當了,咱們還像以前那樣好好說話。”
“嗬,還是被皇帝兩個字嚇住了呀!”侯德富自嘲的笑笑,坐到了椅子上,各位官員們也跟著落座。
首先是製度層麵,以與民約法為底本,擴充而來的大漢憲法已修訂完畢,可以對外公布了。最初版本的刑法,為總督的權力留了一個後門:法律問題,總督享有最終決斷權;而新版憲法及配套的刑法規定未經法部及下屬司法機關審判不得定罪的原則,民法規定了人民生命財產權不受侵犯,皇帝隻享有經過審判之後的特赦權,而無權給公民定罪。
也即是說,至高無上的皇權被部分關在了鐵籠子裏,隻能救人、不能殺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從法律上被拋棄了。
當楚風詢問大臣們的意見時,鄭思肖搖搖頭,實話實說道:“曆代開國之君,無不以加強皇權為第一要務,像陛下這樣主動放棄權力的,實在聞所未聞。”
“哦,是不是權力越大皇位越穩固呢?”楚風拋出了一道思考題,“伴君如伴虎,人想要不被老虎傷害,會怎麼做?”
陳宜中有一個問題,梗在胸口很久了,此時一下子豁然開朗。“對,伴君如伴虎,要麼為虎作倀,要麼就打殺了老虎!”
如果皇帝有不受限製的權力,那麼他會比老虎更可怕,在懂得自我收斂的皇帝麵前,臣民們還能唯唯諾諾明哲保身,要是出了殘忍的暴君,人們就得就揭竿而起,豁出命去打老虎。
皇帝為了加強自己的安全感,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於是整個社會隻有皇帝本人擁有至高無上的安全感,以他為中心,皇族、臣民的安全感遞減,到最底層次的小民,破家典史、滅門知縣就是他們朝不保夕心態的寫照。
怎樣才能求得最大的安全感?隻有自己當皇帝。於是農民揭竿而起,臣子想著攬權奪位,皇帝的位置也變得不那麼安穩,皇帝的安全感也沒有了。
越是加強皇權,底下臣民越是人人自危,不受製約的權力,帶給所有人的是一個零和遊戲。
隻有確定一個製度,讓所有人遵守遊戲規則,每個人都必須在規則的框架內活動,這樣才能讓所有人享有安全感,讓整個社會和諧穩定。
即以琉球漢國而論,商人不需要行賄,且受警察、法律的保護,安安穩穩的做生意;農民沒有小吏來盤剝,更不用把全年的大半收入交了地租;將士們隻要英勇殺敵,官吏們隻要幹好分內事,就能升官發財;工人隻要練好技術,就能養家糊口……人人做好自己的分內事,不用擔心別人侵奪自己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