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章 高朋滿座(1 / 2)

見那色目番商哭喪著臉離開,郭守敬隻覺得心頭出了老大一口惡氣。

封龍山一脈雖然替大元朝廷效力,但秉承的是“天下一家”思想,求的是平息戰亂、解救百姓,當年郭守敬的老師劉秉中就和耶律楚才一起,以“留下漢人農耕納稅,比放牧所得更多”,諫止意圖殺盡天下漢人、變漢地良田為牧場的窩闊台汗。

這和做蒙元忠犬,替大汗搜刮百姓財富,趁機上下其手中飽私囊的以阿合馬為首的色目係官員,就有了天壤之別,兩派在朝堂中的抵牾,貫穿大元朝開國的前二十年。可自打劉秉中、董文炳等北方金朝故地出身的漢人重臣相繼撒手人寰,留在朝中的如焦養直之流,純粹是文學侍從的身份,要麼就是王詢、郭守敬這樣的,精於天文地理卻不擅長朝堂政爭,和掌握帝國財政大權的色目係臣子爭鬥過程中,漸漸落了下風。

比如最近吧,阿合馬就以賑濟遼東白災、分化乃顏汗部眾,所需金錢糧草數額巨大,帝國財政不堪重負為理由,扣住了撥給司天監的經費。

此時大都城西郊的天文台,雖然主體工程完工,以精銅鑄成了渾天象、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但還有簡儀、高表、候極儀等七八種儀器沒有鑄造,每一種都需要數千斤、上萬斤的好銅,沒有經費怎麼行呢?更別說為了編製《授時曆》,需要在南到瓊涯、北到唐努烏梁海、西到蔥嶺、東到女真故地的廣大區域裏,測定太陽和月亮的運行軌跡,以精確計算時間的“四海測量”,所需的龐大開支了!

被阿合馬在經費上卡住脖子,熱愛的科學活動不能開展,郭守敬別提多難受了,可大元皇帝吧,寧願花錢給禦花園的草木通上地火龍,對司天監的經費卻是哈哈笑著推脫,所以他對色目人恨得牙癢癢,今天見這青年公子教訓色目番商,真是說不出來的痛快!

快步走出人群,郭守敬對青年公子拱手為禮:“在下司天監正郭守敬,兄台仗義執言、英風銳氣,下官好生佩服,敢問台甫上下、仙鄉何處?”

青年公子早已知道他的身份,卻故意裝出驚訝的樣子,“原來是大名鼎鼎的郭大人!郭大人天文地理無一不通,無一不精,為北地人傑、封龍山泰鬥。小弟李天完,福州府人氏,這廂卻是失禮了!”

李天完?郭守敬把這名字默念兩遍,隻覺得有些兒奇怪,誰會取個名字叫天完?也許,南方閩廣人氏,別是一鄉風吧!

“敢問郭大人輕車簡從,可是到前麵幾步的趙孟頫趙兄府上赴宴?”

郭守敬奇道:“李賢弟如何知道?”

“愚弟客居趙兄府上,知道今日宴請都中同僚,這南城破舊,向來隻有番漢商人、平民百姓來往,郭大人今日到此,自然是為了赴趙兄之宴。”

郭守敬笑笑,心說自己果然不甚通人情世故,哪像人家舉一反三,一點就透?因為欣賞這位李天完的為人,便熱情的道:“既然李賢弟也同是座中人,你我何不攜手同去?嗬嗬,這趙孟頫趙大學士,為何不住官宦所居的北城,卻要住這三教九流雜處,各色人等往來混雜的南城?且南城夜間不關城門,聽說梁上君子頗多。”

李天完眼珠一轉,失笑道:“愚弟聽說此地番漢商人甚多,有各地風味的酒樓茶肆,能品嚐到江南的時魚、江西的梅酒、福建的蘆柑、四川的野味,又有青樓粉舍,住著吳楚嬌娃,趙兄風流佳公子,他不住南城,難道去北城和眾位大人講經義說道德?”

郭守敬聞言莞爾,趙孟頫是有名的書畫名家、風流才子,自當住在南城煙花繁盛之地,隻怕他是夜夜笙歌、紙醉金迷吧?難為他被扣在南方漢國的一年多裏,怎麼熬過來的!

聽說趙孟頫就在前麵不遠處居住,郭守敬也不坐轎子了,安步當車,和李天完說說笑笑,並肩而行。

吳興郡公府,趙孟頫一襲火狐裘袍,頭戴禦賜赤金八寶冠,眉如濃墨、目似朗星,三分像觀音座下的散財童子,勝過了乘龍的蕭史。客廳當中,焚著沉香屑混著茉莉粉做的薰香,嫋嫋青煙從青銅鼎裏飄散,叫人渾身四萬七千個毛孔無一不通泰;金雀屏、銀捧爐,淡淡幾支旁逸斜出的梅花,插在鈞瓷貢瓶裏,地上猩猩紅的波斯地毯,比少女的肌膚還要柔軟……

滿座客人無不稱讚:“怪不得大汗呼趙郡公為神仙中人,咱們置身此處,真如神仙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