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章 以身作則(1 / 2)

“該死的南蠻子,該死的反賊!朕要立刻踏平江南!”忽必烈像發狂的獅子,在玉階丹陛之上暴躁的走來走去,滔天的怒火於胸中熊熊燃燒。

大元朝隆福宮光天殿的丹陛之下,摔著一份南蠻子反賊的報紙,雖然經過揉搓、撕扯,但還能從報紙上看出頭版頭條的粗體黑色標題:夷狄之有君,不如華夏之亡也!

太常禮儀院使、吳興郡公、集賢大學士趙孟頫麵色沉靜如水,心頭卻早就笑開了花,文天祥這篇文章,可謂字字珠璣,每一句都戳到了忽必烈的痛處,讀起來實在解氣。昨天他在家中反複誦讀了七八遍,早已倒背如流:“天生蒸人,樹之以君,所以對越天地,司牧黎元。孟子雲,民貴、社稷次之、君最輕,故國家之設,乃為護民,君王之存,乃為國家。

今聞蒙元偽君勃兒支斤.忽必烈者,以民夫巡行京杭運河之上,名為巡河,實為人質,聲言若大漢破襲運河,則斬失職之民夫,連帶全甲二十戶老幼不留。

夫我大漢海陸二師精兵,器械犀利、火器強橫,仗劍扶桑而倭寇束手,揚鞭海西則占酋成擒,其餘蒙元韃虜所謂百戰良將如張弘範、李恒、唆都、劉深、汪良臣輩,或束手成擒,或斬首陣前,或飲鴆自盡,或俯首伏法,其餘怯薛軍、探馬赤軍,被我誅戮者難以勝數。以蒙元素稱無敵之精兵,尚不能當大漢天兵之一擊,何況未經訓練之巡河民夫?

嗚呼,民夫何辜,運河兩岸百姓何辜?繳納稅賦、運送漕糧,以贏弱之軀,負胡虜無饜之享,以螻蟻之命,為運河之防,戰戰兢兢、闔家哀嚎,謂死期將至矣。

然我大漢乃天命正宗、華夏正朔,握乾秉坤、承天受命,天下百姓之盼吾皇,如大旱之盼雲霓,實嬰兒之望父母,寧有大旱之時再加火焚,寧有父母陷嬰兒於虎狼之吻?故我漢皇以悲天憫人之心,立誓決不炸河以累兩岸父老也,惟願親提六師、督率三軍克期北伐,解爾生靈於倒懸、人民於塗炭……

韃虜之君害民以自固,華夏之君護民以自任,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華夏之亡也。信哉!”

文天祥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華夏之亡也》,與其說是一篇揭露蒙元殘暴無恥的政論,不如說是一篇強有力的戰鬥檄文,開篇孟雲,結尾子曰,立論堂堂正正無懈可擊,這篇文章隨著大漢報紙,隨著各地說書先生講解傳播,將來漢軍北伐,河洛關陝、淮揚中原之父老,如何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太行山紅襖軍、山東花帽軍、浙西摩尼教,如何不揭竿而起風湧雲聚?

元朝文網不密,蒙古人以弓馬得天下,向來看不起道德文章,很少有文字獄之說——和四百年後那個無恥的騙子小偷集團相比,他們倒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土匪強盜,眼睛裏隻認得“武力”兩個字。

忽必烈作為大元朝的皇帝,也喜歡看大漢報紙,拜早年師從廉希憲之賜,他的漢學水平相當不錯,能看懂絕大多數的漢文,從報紙上他可以了解敵國的動向,也能學到一些新鮮的知識,所以宮中專門設了報紙處,由站赤急遞鋪把從南方弄到的報紙飛騎傳到大都,供忽必烈和大臣們翻閱。

偶爾看到南蠻子反賊自稱華夏正朔,痛罵大元朝政昏暗的文字,忽必烈往往一笑置之,甚至和群臣開開玩笑,比如參知政事呼圖帖木兒的外號“糊塗”就來自南方報紙,忽必烈也曾按報紙上的說法自稱“大屠夫”——偉大的成吉思汗說過,“人生最快樂的事情是戰勝敵人,殺死他們,搶奪他們所有的東西,看他們最親愛的人以淚洗麵,騎他們的馬,蹂躪他們的妻女”,所以,在蒙古語境中,屠夫並不是一個貶義詞。

可這一次,他實在沒法做到一笑了之,文天祥的文章字字句句都像鋒利的匕首,紮到了他的心窩,忽必烈感覺自己華貴的綃金質孫服被剝了個幹幹淨淨,就像一個赤裸裸的人,被放到天下軍民百姓跟前,受到無情的審判。

大元皇帝、蒙古帝國大汗,全世界最有權勢的君主,在他金碧輝煌的大殿中咆哮:“阿合馬,籌集軍費,伯顏,給我立刻踏平反賊,把他們全都殺死,割下他們腦袋!”

忽必烈威勢赫赫,他的威脅也很有可能變成現實,蒙古大汗的威脅,有史以來曾經在花拉子模、在木剌夷波斯、在大馬士革、在巴格達成功的變成現實,忽必烈認為,他的威脅發出,就幾乎等於宣判了南方蠻子反賊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