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章 光複故都(1 / 3)

臨安,臨安!在這座美麗的城市,那青磚砌就、碧水環繞的城牆之前,故宋丞相文天祥已是熱淚盈眶。

大宋南渡以來百餘年天下士民仰望之行在(宋以開封為都城,高宗南渡後臨安稱行在,戰時首都的意思),金兵南侵生靈塗炭,中原遺民無不日夜渴盼著朝廷大軍從這裏誓師北伐,然而偏安的君臣早已忘記了家國仇恨和肩頭的責任,迷醉於西湖的暖風頻吹、歌舞升平,這座煙花江南的城市裏終究沒有走出北伐的王師,反而迎來了入寇的元兵。

伯顏率師南侵,謝太皇太後、全太後和小皇帝出城降元,山河破碎華夏陸沉,危亡之勢猶甚春秋時“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如縷”,文天祥率義軍北上時,早已做好了成仁取義與國偕亡的準備。

任何人都想不到,當蒙古精兵縱橫歐亞,如狂飆巨浪橫掃天下的時候,東海之濱奇跡般的崛起了大漢,披荊斬棘篳路藍縷,興工商、治新儒、鑄槍炮、造巨艦,以更加迅猛無匹的氣勢鯨吞高麗、日本、南洋諸國,雄師勁旅與蒙古精兵年年鏖戰,終於克廣南、複四川、定江西、下江南,收複長江以南的半壁山河,今天終於能以勝利者的姿態,收複這座淪陷六年的大宋故都!

過去種種不堪回首,惟我大漢重開新天!大漢故宋丞相文天祥胸中塊壘盡釋,看著不遠處熟悉的城市,朗聲吟道:“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一個清朗甜美的聲音在不遠處響起,把柳永這首《望海潮》接了下去:“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山獻清佳。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釣叟蓮娃……”

文天祥回首,原來是左側十餘步外世侄女陳淑楨和楚風攜手而立,這位曾驅十萬義軍與北元精兵鏖戰閩廣、親手陣斬唆都父子的女中豪傑,明眸中氤氳著濃濃的水霧。

陳淑楨之父陳文龍,和文天祥同為故宋狀元,同為抵抗蒙元韃虜的大英雄、大豪傑,他被俘後寧死不降,殉節西湖嶽王廟,終於全忠全義。

杭州西湖便是陳文龍殉節之地,還有他的母親、陳淑楨的奶奶,一位大義凜然的老人,也是被囚禁於這座城市,在聽到兒子殉節的消息之後絕食而死,觀者無不淚下如雨,這位可敬的老人在臨死前,則微笑著留下了這樣一句足可光耀千古的遺言:“吾兒,忠臣也。吾與吾兒同死,又何恨哉?”

來到父親和祖母殉難之地,陳淑楨如何不心情激蕩?

楚風歉意的對文天祥笑了笑,轉身輕輕拍著妻子溫軟的背脊。以女子之身統帥大軍,報家國仇恨,她肩上的擔子實在重了些,重得她在人前隻能展現剛強的一麵,直到此時此刻才流露出女兒的柔弱。

文天祥微笑著離開了,故交之女有如此完美的歸宿,也是陳家忠孝節義的報償吧?

“謝謝,楚兄,我得對你說一句謝謝。”陳淑楨溫柔的靠到了楚風肩上,清新的體香竟讓早已彼此熟悉的楚風微微迷醉,她盈盈秋波婉轉流動看著身邊的楚風,“夫君,咱們終於收複了臨安,父親和祖母泉下有靈,想必也可告慰了。”

“不,陳文龍、陳瓚、李庭芝、趙與檡……收複臨安還不能告慰蒙元南侵以來犧牲的千千萬萬英靈,更不能讓無數枉死的百姓報仇雪恨。”楚風眯起了眼睛,目光從西方的臨安,轉向北方,大都城的方向。

“蒙元挑起了南侵的戰爭,漢軍的腳步就不會止於長江沿線。從蔥嶺到遼東,從瓊州到漠北的不裏牙剔,都是我漢唐故土,開封、洛陽、長安、燕京,這些祖先留給我們的名城仍被北元鐵蹄踐踏,請夫人與我攜手,將她們一一拿下!”

陳淑楨知道,自己的夫君有完全的自信,因為就在被土丘阻隔的百十步外,有著三萬久經沙場的鐵血雄師,北麵長江之上,有著裝備大量火炮的破浪巨艦,南方閩廣還有許許多多的工廠,玻璃、陶瓷、棉布、呢絨、海鹽、鋼鐵製品流水般走下生產線,變成漢軍的軍餉、教師的工資和官員的薪俸,更有數不清的火槍、刺刀、大炮、彈藥和盔甲源源不斷的製成,加上各地新兵營中走出的熱血男兒,就變成了一支又一支足以戰勝蒙元精兵的鋼鐵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