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趕到上都路的,是率領十萬元軍駐軍嶺北杭愛山,對抗海都大軍的皇孫鐵穆耳,真金的兒子,除了十萬能征慣戰的精銳軍隊,他還帶來了曾攻破揚州、泰州,殺害兩淮製置大使李庭芝的凶手——平章政事阿術。
阿術,北元和伯顏齊名的不世名將,伯顏丞相擊敗了海都之後迅速南下平漢,輔佐皇孫鐵穆耳的阿術則一直留在杭愛山對抗蠢蠢欲動的海都,時年五十五歲,正是智慧與武略的巔峰。
鐵穆耳,久在塞外軍中,英武飛揚酷似忽必烈,全然不像乃父真金太子;阿術,更是絕世名將,南征伐宋威震天下,北上杭愛山接替伯顏,令海都不能越雷池一步。
玉昔帖木兒看著這兩位,不禁替忽必烈和自己捏了把冷汗,對麵正是未來的一對明君賢臣,正好接替現任的大汗和自己這位現任的右丞相!而且,他們有這個實力,君不見他們身後十萬帶甲貔貅?
“好,不愧是朕的好皇孫,你父親真金太子的好兒子!能在最短的時間趕到上都,朕心甚慰!”忽必烈渾若無事,就像一位疼愛孫子的爺爺那樣,熱情的擁抱著鐵穆耳,大笑著拍他的背:“好孫子,有心,爺爺很高興,既然你父親英年早逝,爺爺就讓你來繼承這個大元朝!”(貓注,曆史上確實由鐵穆耳接替忽必烈,史稱元成宗,但是過程嘛當然……)
什麼?鐵穆耳驚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狂喜之下,把疑問的眼光投向了阿術。
杭愛山在漠北腹地,近乎西域了,天氣比上都路更為嚴寒,得知父親真金太子病勢沉重,鐵穆耳心急如焚——當然不是出於孝心……
反正海都和其他各大汗國已經暫時和解,於是,剛剛解開封凍他就率領十萬大軍傾巢而出,沿著溝通漠南漠北的“帖裏幹驛道”往上都路方向跑,走了打扮程在半路上遇到忽必烈發來的信使,才知道父親已經去世。
皇孫,不值錢,皇子,也不值錢,從太祖皇帝成吉思汗鐵木真那兒傳下來的皇子皇孫海了去,好多留在漠北冰天雪地裏啃羊骨頭!
鐵穆耳不想啃羊骨頭,他想漢地的花花世界,他還想坐一坐大元皇帝的寶座,當然這不是癡心妄想,因為他的父親是真金太子,還因為他是真金太子的長子,如果忽必烈傳位給真金,那麼他就會順理成章的成為大元帝國的第三任皇帝。
可真金的死,讓這個機會變得渺茫起來,他那位春秋鼎盛的爺爺,可不止真金一個兒子!若是皇位傳到了某位叔叔手中,他這位侄兒還有可能指望的上嗎?
所以,鐵穆耳和阿術定下了計謀,一旦有變,玄武門之事何嚐不能在上都路重演?
然而千算萬算,算不到爺爺忽必烈竟然剛見麵就定下了繼承人的名分!鐵穆耳實在大出意外,竟然一時亂了方寸,隻好拿眼瞧自己的謀主阿術。
隻怔忡了一刹那,阿術就反應過來,雙膝一曲跪倒,誠惶誠恐的叩首:“恭賀吾皇選定皇太孫,恭喜皇太孫千歲!”
鐵穆耳懵懵懂懂的跪了下去,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或許早已習慣了軍旅生涯,早已習慣了漠北的風沙,但朝堂上的權謀之術,他還遠遠沒有學到。
玉昔帖木兒終於知道大汗為什麼有恃無恐了,他高興的跪了下去,趙複也跪了下去,忽必烈的五萬軍隊和鐵穆耳帶來的十萬大軍齊刷刷的跪下山呼萬歲……
半個月之後,蒙古大汗忽必烈等到了從漠北趕來的四大汗國、嶺北諸王,也等到了他駐紮在六盤山、哈喇和林、應昌府各大營的軍隊。
“當年拔都汗西征,春天還在蒙古草原,入秋就到了伏爾加河畔,如今咱們回來卻走了將近一年,當真不如祖宗們囉!”金帳汗忙哥帖木兒笑盈盈的對伊爾汗阿魯渾說著,但他臉上殊無謙遜、慚愧的表情,相反,倒很有些誌得意滿。
這是一座巨大的木製宮殿,或者說一輛超級大的馬車,忙哥帖木兒砍伐俄羅斯境內的參天大樹,製作成了這架長八丈、寬兩丈的移動宮殿,碩大輪子比人還高,竟然有十四對之多!馬車上架設高高的金帳,由數百匹馬兒輪番牽引,從伏爾加河畔的拔都薩萊城,一直來到了萬裏之外的蒙古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