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章 終、始(1 / 3)

距離臨安城東南麵不遠、瀕臨杭州灣南緣的紹興,城市居民傾城而出,十裏八鄉的鄉親們也扶老攜幼來到了攢宮,這裏正在舉行盛況空前的故宋曆代君王安陵落葬儀式。

南宋九個皇帝中的六個都葬在紹興,後人稱為“攢宮”。南宋的陵園建築大體沿襲北宋,但是北方淪陷、國力衰弱,規模自然遠遠不如河南鞏縣北宋陵,既沒有高崇的陵台,也沒有神道兩側製做精美的石雕——不過以南宋曆代君王的昏庸無能而言,這樣的陵墓已大大超越了他們應該享受的待遇。

數年前,總統江南釋教的吐蕃僧楊璉真珈在提舉江南常平大使盧世榮的支持下,遍掘諸陵,盜取陪葬財貨、挖掘宋帝遺骸,江南六陵遭到了徹底洗劫,攢宮陵區到處被撅得坑坑窪窪,南宋曆代君王們宏大的墓穴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隨葬珍寶一洗而空,就連下葬短則十年,長則百餘年的屍骨也被可惡的楊璉真珈挖出,預備做成法器來“魘鎮”江南人民。

南宋君王們偏安一隅,幻想著在鐵蹄下苟且偷生,到頭來落得個身死國滅,祖宗之地淪陷敵手,最後連屍骨也不能保存的可恥地步!

大漢皇帝楚風誌圖恢複,北伐定鼎天下,又從楊璉真珈手中奪回了曆代宋皇的屍骨和被盜珍寶,“馬烏玉筆箱”、“銅涼撥鏽管”、“交加白齒梳”、“香骨案”、“伏虎枕”、“穿雲琴”、“金貓睛”、“魚影瓊扇柄”等等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被安放在故宋皇宮博物院,麵向全體國民公開展覽,而宋皇屍骨則由陸秀夫主持整修陵墓之後祭奠、安葬。

觀禮的人群中,百姓們議論紛紛:“新朝皇帝奪回前朝皇帝的屍骨,再休整陵墓入土為安,這樣的事情,也是本朝皇帝寬仁厚道,才有的新鮮事啊!”

“哼,宋官家偏安江南不思進取,放著父兄被金兵擄掠去坐井觀天,也不想著直搗黃龍,反而風波亭上害死了嶽武穆,到頭來連自己屍骨都保不住,卻是何苦來哉!”也有人遠遠看著棺材不屑一顧,聲音大得老遠都能聽到。

當然,這些話兒也通過布在百姓中的密探,傳到了祭篷中高坐的情報司司長李鶴軒、保安司司長法華的耳朵裏,兩人自是相顧一笑。

李鶴軒輕輕搖著折扇,總是陰雲密布的臉上難得的露出了幾分笑意:“咱們那位主子,宏略王霸、誌圖高遠,非雄猜之主。你我二人既然食君之祿,就該忠君之事,有些皇上不方便做、不屑去做的事情,難免兄弟擔待幾分。”

隔著幾個位置,前來觀禮的文天祥、鄭思肖詫異的看了看這邊,不明所以,惟有法華知道,李鶴軒令人在各大民辦報紙上連篇累牘的刊載匿名文章,以狂生口氣指點江山,說什麼故宋君王暗弱,國土日益淪喪,到頭來非但不能保靖安民,連自己屍骨陵墓都無法保護;如今大漢皇帝握乾秉坤、承天受命,不但北驅胡元入朔漠,就連故宋皇帝的被盜屍骨都奪了回來重新安葬……

文章中貶宋揚漢的味道非常濃,文天祥、陸秀夫等人私下都懷疑這些文章的來曆是否出於漢皇的授意,不過料想楚風絕非如此無聊之人,文章又是刊載於商營報紙上,便也沒再探詢作者來曆。

楚風製訂的帝國權利體係中,情報司與保安司互相製約,李鶴軒做的手腳,自然瞞不過保安司司長法華,他知道這事之後隻覺得哭笑不得:時至今日,李鶴軒李大人還忘不了南唐被趙宋所滅、李煜受盡羞辱後被牽機藥害死的仇恨,雖然因趙筠身為第一皇後、趙孟頫為國立功,以及政治上彌合江南江北、新儒舊儒之間的裂痕,而不好公開表達出來,但一有機會,他就要暗中貶低一下故宋,仿佛這樣就出了口惡氣似的。

泉州南少林出身的法華,雖入紅塵殺伐之中,身上總帶著點禪學修為的淡然,在他看來,李鶴軒的所作所為已有了點惡作劇的味道,誰能想到這位令敵人膽戰心驚的情報司長,還有這樣的惡趣味呢?

不過,李鶴軒做的事情,終歸是替大漢皇帝收拾人心,而且故宋空有勤勞智慧的百姓,沈括筆下神妙的工藝技術,八字軍、嶽家軍等忠勇將士,李綱、宗澤、虞允文、辛棄疾這些層出不窮的忠臣良將,卻苟且偏安於江南,讓李鶴軒罵一罵也好——至少文章中“不抵抗,如南宋曆代皇帝者,非但不能保家保身,死後還要屍骨無存;奮力一搏,或如李庭芝殉國成仁,或如吾皇救國成功,終留清名於萬世!”這句話就深得人心,法華細細品味,似乎還有、著一層禪意呢。